时间:2017-08-08 21:18:20
1、语言运用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第二十六回)
这是谁写给谁的一封信?写信人最后是如何践诺的,请简述经过。
(2)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唉!那好,我的老伙伙计,不瞒您说,我把您您您想知道的都告诉您吧,我宁可把女……女……女儿……扔……扔进卢瓦河,您明明明白吗?也不……不想把她……嫁……嫁给她的堂堂堂弟。您可以……把……把这话……说出去。先不说吧,让他们……嚼……嚼舌头去。”
文段中的“我”和“您”分别指的是谁?所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简述经过。
参考答案:(1)关羽写给曹操(写信人、收信人顺序颠倒为错)。(2分)赤壁之战时,关羽立下军令状,守华容道。(1分)曹操果然败走华容道,亲自向关羽求情,关羽陷入理性与情义的矛盾之中。(1分)几番犹豫之后,关羽选择了“义”,把马头勒回,让众军“四散摆开”,放走曹操,践行了此前的“报余恩”的诺言。(1分)(2)“我”是葛朗台先生,“您”是公证人克罗旭。(2分)他们谈论的事是:葛朗台先生的弟弟纪尧姆葛朗台因债务缠身决定自杀,临死前,将儿子打发到索漠城托付给兄弟,(1分)引发大家对葛朗台要把女儿嫁给侄儿的议论。(1分)但金玉其外的侄儿是个穷光蛋,葛朗台对其不屑一顾。(1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表述时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性。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分)
小题1:??,勿施于人。(《论语》)
小题2:问君能有几多愁???。
小题3:?,使我不得开心颜!
小题4:?,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5:塞上长城空自许,??。
小题6:出师一表真名世,??。
小题7:?,两朝开济老臣心.
参考答案:
小题1:己所不欲
小题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题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小题4:别有幽愁暗恨生
小题5:镜中衰鬓已先斑
小题6: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7:三顾频烦天下计
本题解析:需要注意的几个容易发生错误的字:摧、幽、鬓、频烦。
点评:从近几年高考内容来看,默写部分均为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章;在方法上,要边背诵,边动笔,不要让背和默写相脱节。还要注意抓重点。就是句子中的生僻字、易误易错的同音字、形似字要重点识记。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陈情表》,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是如何通过“陈情”来达到为祖母尽孝的目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篇文章是在晋武帝要其做官,李密辞而不就的情况下写的。“忠”“孝”是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作者在忠君、孝亲二者之间暂不能兼顾的矛盾中上表请求“矜悯”,因此,他为了达到目的,在“孝”字上大做文章,从封建的道德观念出发,同时又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情辞恳切,娓娓道来,字字发自肺腑,打动了晋武帝,也赢得了后世人们的赞誉。
在写作文章时,作者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 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但写作此文时,作者压抑了前两种感情,而对后一种感情大肆渲染,并造成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境。(意对即可)
2.作者当时的确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出任吧,对新朝不摸底细,祸福难测;辞不就职,终养祖母吧,又怕新朝疑忌,招致杀身之祸。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派上了用场。首先,作者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确实存在的供养祖母为理由,向晋武帝陈情。其次行文时先说后说、轻说重说处理巧妙。第一段作者陈述少小时父死母嫁、无兄无弟的孤苦无依的不幸以及由祖母抚养成人、祖母卧病在床的情况。写得凄切哀婉,使晋武帝同情。第二段作者写新朝对自己的礼遇,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及进退两难的狼狈。尤其是开头作者说“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承认新朝的合法性,让阴谋立朝的晋武帝怕李密反对新朝的疑忌顿消。第三段作者借新朝“以孝治天下”之政策,为自己“辞不就职”寻找借口,同时不惜卑身自污,说自己“少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至此,晋武帝所有猜忌都被打消。最后一段还指出“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的事实,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这样武帝完全被说服,还“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出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至于颠覆,理同宜然。(苏洵《六国论》)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4)桐花万里丹山路,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5)_________________,必先利其器。(《论语》)
(6)_________________,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参考答案:(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栗深林兮惊层巅
(3)食野之苹
(4)雏风清于老风声
(5)工欲善其事。
(6)山围故国周遭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简述《家》中觉慧的最后选择。
(2)简述《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故事。
答(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觉慧看到家中无数的罪恶,诅咒家是“狭的笼”,瑞珏的惨死让他对家产生绝望。他决定不做高老太爷们所期望的绅士,也不愿像大哥那样忍受下去,他不愿随着家一起灭亡,于是毅然决定离家出走,到充满未知的上海去开创新的生活,追求新的生活。
(2)堂·吉诃德在外出行侠的路上,看见草原上立着的几架风车。堂·吉诃德认为它们是凶恶的巨人,便挺着长矛冲上前去和它们大战一场,被转动的风车连人带马抛到空中,弄得遍体鳞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