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20:59:39
1、写作题 作文
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颁布的“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由于对娱乐性质节目多有调整,因此也被坊间不准确地称为“限娱令”。此次调整的核心内容包含:各卫视晚上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提高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降低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比例;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还要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控制港台明星参与节目数。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
例文:
“限娱令”是为了更健康的娱乐
2012年1月3日,广电总局称,在“省级卫视限娱令”发出后,“今年过度娱乐化倾向得到明显遏制”。相比去年,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的娱乐性较强节目减少了2/3,新闻类节目增加了33%。
“限娱令”推出以来,引发了电视圈、文化圈的广泛议论,笔者也不禁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的警告,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我们应该避免中国社会滑入过度娱乐化乃至“娱乐至死”的轨道。
其实,“限娱令”这个说法不是特别准确,这样一个管理意见,从严格意义上讲并非限制娱乐和限制娱乐节目,而是防止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防止出现低俗的节目和现象。从电视节目的经营来说,长期以来,很多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推出了一些比较吸引眼球的节目,各种海选、PK选秀节目以及婚恋类节目在电视屏幕上泛滥,电视文化方面出现全民娱乐化的倾向。
这种“全民娱乐化”可能会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尤其是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选秀节目有时给青少年造成一种印象,即青少年可以通过选秀这条途径“一夜成名”。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以这种方式取得成功,显然对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现在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情况,例如某些节目组自编自演,以增强节目的戏剧性效果,有些情况已经被报道。因此,“限娱令”的初衷是加强对这种过度娱乐化情况的管理。如果没有这样的管理意见,各个电视频道被市场利益驱动,很难有效自律。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很多内容是针对社会大众的,电视节目内容的设计和倾向性都有一定的文化导引作用。不能因为现在一些老百姓爱看一些节目,就说这些节目好;很可能有更好的节目因为电视频道出于利益考虑没有被制作出来和传播出去。通过这个管理意见,我们可以重新引导文化走向,提供更多更优秀的节目,而不是被雷同的、一味追求娱乐的节目所左右。相信这样的选择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有利的。
娱乐是人的基本需求,“限娱令”并未取消一切娱乐活动,而是倡导积极健康的娱乐。在许多国家也存在类似的对娱乐节目的管理,这种管理不是单向的,并非禁止某方面节目而不提供替代型节目。在进行管理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关于加强这些方面优秀节目建设的意见。从这个角度去引导,可能有助于人们更清楚更全面地理解“限娱令”的内容。
另外,如果适当引导,有效区分收视人群的优秀节目可能会给大众、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共赢的局面。就政府而言,它本身有责任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综上所述,这样的管理意见出台,从总的方面来看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电视节目制作发展。
“限娱令”的利与弊
近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
此“意见”一出,相信一定会激起相关媒体和舆论的千层浪。说是“意见”,实则这个意见是让人无奈的强制性意见,是电视台等媒体不得不遵守的“圣旨”。那么“限娱令” 对现有媒体娱乐界究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呢?笔者结合“限娱令”的部分内容,对其利弊做一点分析,个人愚见,供大家参考。
最近关注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人应该都知道,全会的绝大多数内容是文化,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位置。“限娱令”其实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出。
先说“限娱令”个人认为比较有利的一方面。首先,它限制的内容里面的确对于娱乐节目的整体能够起到一个有效的净化作用。近几年来,地方电视台甚至是央视的娱乐节目泛滥成灾,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同类型的节目数量过多,模仿同行或者是境外媒体的诸如相亲类、选秀类、娱乐竞技类节目呈直线上升的态势,为了追求收视率,盲目扩张节目数量;二是娱乐节目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当然有良性的,但是是很多是不良的娱乐内容,污染了娱乐空气;三是娱乐节目大多找不到一个思想主旨,都是为了收视和炒作随性而为,说难听的,就是电台娱乐成了金钱的奴隶,长此以往,毕将给人的心灵和文化氛围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由此看娱乐节目确实需要一定的强制性限制,不能任其随意发展。
其次它的良性作用表现在增加知识类、文化类、新闻类节目的播出。这项规定似乎让“娱乐”习惯了的人们难以接受,但是从长远来看,娱乐节目的泛滥其实对于人的品位和思想境界影响极为不利。而新闻类,知识类的节目虽然很多人不喜欢看,但确实是对人的整体影响有益的,毕竟人的脑子不能一直沉浸在娱乐中,甚至是污七八糟的娱乐节目中。
再次,此令对于过多的娱乐节目形成的不良社会氛围以及对于阴暗面的过度盲目引导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任何社会都有阴暗面,但如果人们过分关注社会阴暗面而忽略了良性的东西,人就会进入一种“心死”的悲哀。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失去了追求与梦想,多了抱怨与懒散。毕竟社会的进步,需要各界共同推动。何况许多所谓的娱乐节目,也是黑幕重重,诸如虚假,诸如炒作等等。
还有一点很重要,由于娱乐节目的泛滥,太多人一夜成名的梦想膨胀,必将给整个社会造成必然的浮躁。须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做起,抬得高,代价重,摔下来,也会很疼。“限娱令”能够有效地对此类社会现象进行控制。
个人认为“限娱令”除了上述利处之外,还有以下弊端。
第一点是“限娱令”的内容和执行过程中不但抑制了不良的娱乐节目,势必对于那些有益的良性的娱乐节目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遏制。其实很多的好的娱乐节目,是将人性、道德好的方面融入了其中,娱乐之余收益颇多。这类节目在“限娱令”硬性的时间段以及节目数量的规定下必定受到严重的冲击,甚至被扼杀。一棒打死是对观众的不负责,应该对于节目的审查更加精细化,做到去伪存真,从中筛选好的节目予以保留。
第二点是十月底到明年一月一日只剩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短时间内娱乐媒体想做出调整难度是不小的,“限娱令”能不能循序渐进?不仅是娱乐媒体作出调整难度很大,广大的观众想要做出相应的适应都很不容易。习惯了诸多娱乐节目的民众大多数已经选择好了自己必看的娱乐节目,如今一旦遭到遏制,单从情绪上也是难以承受的。
第三点是诸多强制性的措施有没有提前进行过有效的调查,广泛吸收各界意见呢?在日益开放的当今社会,每项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包括媒体自由安排节目的权利以及民众欣赏节目的权利。“限娱令”的颁布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是对这些权利的冲击。民众更希望的,其实是经过调查之后以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的形式出现。
第四点,诸如道德类、新闻类节目的硬性规定是不是会推动娱乐之后另外一种粗制滥造的伪道德、为新闻类节目的新一类节目的出现。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于新节目的审查标准必须要相应制定。不能为了应付而盲目制作节目。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受害的只有广大的观众。
第五点是对于台湾艺人的控制让人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文化差异确实存在,但是这种限制能不能起到一种真正的良性作用,大的方面会不会影响两岸统一大业?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总之,被网络媒体冲击日益严重的电视台在“限娱令”的影响下势必面临新一轮的考验。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想方设法让它尽可能起到更大的良性作用。对于“限娱令”应该表示一定的支持,但是执行过程中,怎样更加人性化尤为重要。
本题解析: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很多内容是针对社会大众的,电视节目内容的设计和倾向性都有一定的文化导引作用。不能因为现在一些老百姓爱看一些节目,就说这些节目好;很可能有更好的节目因为电视频道出于利益考虑没有被制作出来和传播出去。通过这个管理意见,我们可以重新引导文化走向,提供更多更优秀的节目,而不是被雷同的、一味追求娱乐的节目所左右。相信这样的选择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有利的。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想方设法让它尽可能起到更大的良性作用。对于“限娱令”应该表示一定的支持,但是执行过程中,怎样更加人性化尤为重要。
所以写作时一定要抓住这一行为的利与弊认真分析探究,写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围棋世界冠军。他的棋下得极其稳健、冷静,很少出错,常常使对手感到无懈可击。问他获胜的原因,他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只此,为什么却是世界第一呢?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本题解析:这则材料讲述了韩国棋手多得围棋世界冠军的秘诀。通过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考立意:
(1)积小胜为大胜。
(2)注重过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成功之道。
(3)进攻与防守是辩证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请以“点亮心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开心辞典”现场,每过一关主持人王小丫总是问选手,继续吗?如果继续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可能实现更大的梦想;一种是失败,退回到你原来的起点,已有的梦想会得而复失。
生活中有时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取得一份成功;生活中有时需要放弃,只有适时地放弃才会收获一份满足。在你的生活中有因坚持而成功的经历吗?有因适时地放弃而获得的故事吗?
请你从“坚持”和“放弃”两个角度中任选其一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运用恰当手法。写人要写出个性;写事要写出波澜。
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②“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左传·宣公十二年》)
③“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左传·昭公十五年》)
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一种进退之道
⑤“居庙堂之高,则思其民,处江湖之远则思其君”,这是范仲淹的天下为己任式进退处理方法。
我们一生,不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在单位、社会;不论是学习生活、为人处事,还是工作与事业、目标与理想,都可能会遇到要处理好“进与退”的时候,而这些恰恰容易被我们忽略,但它确实又是很重要的细节,小则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与生活,大则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与事业。
请以“进与退”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当进则不让,应退则不避
在人生中动的进退的人才知道成功的路程。人生便是介于进与退的平衡之中,过度或不及都将造成失败。把握进退的尺度逼近时对人生的态度也是人格魅力的独有体现。(总领下文:铺垫)
“预则立,不预则废“固然是好,但不懂得“退让”,何尝不会再沿途中撞他个头破血流,遍体鳞伤?
但若只是一味“云水随缘,辞不就名”不也显得儒弱无能吗?不懂得“进去”,永远达不到成功。
当进则不让,应退则不避。
进退得体,才是不变之道。先人已经向我们展现了这一中庸道理。(论点清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南阳的卧龙,在乱世中“躬耕垄亩”,不希权达。这边是“退”,是向社会的退,也是“进”的起点。一场当仁不让的“隆中对”,一次千年难逢三拜望。早就孔明人生的进。抓住进的机会,划一个“天下三分”,成一个“汉蜀江山”。退,是识时务,而不是逃避,是对量变的积累,退到一个程度便是进取的起点,“退”促进了“进”,而“进”见证了“退”。(见解犀利,紧扣论点,阐明“进”与“退”的关系)
仲尼的门生,子贡。继承先师,追随师表,谦谨慎重,孜孜不倦。这是知识的积累,是力量的积蓄,是在战国乱世的“退”。不问政,不问兵。似乎只是一个“无用书生”。“赐不敏,赐不才”更是退无可退。可正是这一步步的后退,早就了后来的辉煌。他抛弃了万贯家财,放弃了出仕机会。却在而立之年,赢回了一切。鲁卫国聘!齐吴相辅!越晋远交!他轻而易举地跳跃在政坛与商界之中,带着富可敌国的财富,计定天下的谋断,先看曾经的退让。
锯子锯木的方法,最好是介于进退之间。人生也正是如此,懂得进退,便可把握前进的方向。(辅助论点)我退,是为海阔天空;我进,是为心志依旧。
不懂得把握进退的尺度,是何其的一种悲哀。(反面论证,论点新颖)
一味地横冲直撞,生命不仅不愿意为你开路,还会放一座山脉,让你停下莽撞的脚步。
称霸欧洲的帝王,拿破仑。铁蹄踏遍了千里河山,常胜不败的神话伴着不知“退让”的“进取”,在滑铁卢跌下战马!纵使再伟大的勇气也无法一味的前进;没有后退的气魄,又怎能不败?(二次阐明“进退”关系)后退不是退缩,不是弱者的专利,不是勇者的不屑之事,而是智者的英明抉择。
科学家曾指出,人若要跳跃,腿必须弯曲,否则是绝不可能办到的。
要想让弹簧弹起,唯有伸手将它按下。退是进的基础,是为了更充分,更完美的前进!
人存活在世界上,当知进退。当进则不让,应退则不避。(尾部点题)不畏惧退让的默默,不放弃永恒的进取。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上,或许“三月聚粮”的退让,才能令你“扶摇直上九万里”。不懂得退让,最多不过是个“抢榆枋”。人在无畏进取路上的困难之时,同样也应拥有退让的胸襟,适时的敛起锋芒,只是为了下次更好地扬剑。懂得把握退让,人生在平衡中达到希望。
阳光之下,垄亩之上,农夫手插绿秧,一路倒退,绿色良久遍地。佛曰:进退之间,唯心而已。
当进则不让,应退则不避。在进退之中捕捉希望。
本题解析:
一、材料解读
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看清材料,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进”和“退”,材料告诉我们:深刻把握好“进”和“退”,就顺利完成工作。其实这是一篇以“进”和“退”为话题的作文。写作范围以“自选角度”即可写“进”也可写“退”,还可以写“进与退”。
1.解题——是什么
进:好:前进、拼搏进取、积极上进、勇往直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开拓创新;闯
坏:激进、冒进、盲目蛮干、急进,不加审慎不顾后果做事
退:好: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迂回前进,宽容忍让,重新认识自己
坏:逃避现实,退缩,畏难
2.进与退的意义及危害——为什么
为人处事,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有股闯劲,这是成功的关键。(一切积极进取的人和事都可用例子)但不顾实际地蛮干,过于急进,不加审慎不顾后果地冒进就会得不偿失。(贪污受贿、为金钱利益出卖灵魂、豆腐渣工程等)
适时的退让人审慎地认清形势,适度的退能让事情柳暗花明,明智的退能好地进,但退要有原则,不是时时事事都可退,当退则退,不当退则要坚持原则,如关乎人格、国格尊严等。
3.如何正确对待“进”和“退”——怎么样
一个人要有拼搏进取的精神,要勇于开拓创新,但不能冒进、激进蛮干,要审时度势。
在“山穷水尽凝无路”之时,不可盲目进取,要退一步寻找新的路径。遇到困难不可逃避。
二、立意注意点
1.准确理解话题内涵
暂时的停止不能叫退,本来就没有前进,也就不存在所谓退(陶渊明的辞官还乡可以是退,庄子的不愿出仕不能叫退);退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迫的(范蠡的退隐江湖是主动而为,李白的寄情山水,是被迫而作)。
2.准确把握话题关系
材料的内涵揭示的人在做事时对“退”与“进”的深刻把握,才能完成工作。进与退,从不同角度可以分辨出不同关系。可以是一种对立关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以是目的关系,进是目的,退是手段,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可以是条件关系,不懂得退就不可能进;可以是包含关系,有时退其实就是一种进,有时进也是一种退;可以是转化关系,进而不当,就导致后退,所以可写的角度很多。但引申开来,不仅指做事的态度与方式,更指人生需要出世与入世的态度,或对待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或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与衰退等。
3.关系型作文离不了对话题关系的准确理解和必要的分析。要先选准一种关系作为确立立意的角度,不能在一篇文章里多次变换角度,造成文章思路的混乱。(比如,一篇文章中把“进”“退”既看成对立关系,又看成包容关系,就会自相矛盾)
4.文章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话题关系的分析。分析关系是必要的,但只能是基础,不能是主体,主体应是从这个关系出发,阐释自己对该话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的认识,这样的文章才有现实针对性,才有价值。比如,可以讲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进”与“退”,如何把握“进”与“退”的方法与尺度等。
5.不能对话题的多个概念平均用力,要在兼顾所有概念的基础上对某个概念有所突出,这样的文章才有新意有深度。“进与退”的话题,可以把重点放在“退”字上,“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很好的立意。有同学文章分三层:我们需要前进§必要的时候又要能后退§要协调好退与进的关系。这样的文章属于重点不明,立意不深。
6.注意思想意义的积极性和说理的辩证性。不能对所有的退全都大唱赞歌,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进”是我们必需的,而且是应该贯穿我们人生始终的。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是暂时,不是永恒;只是适量,不是无休止。
三、精彩立意
表面的退未必是真正的退,小退一步可以是为进一大步作准备,轻松地越出一大步也可能是无尽后退的开始。只有真正把握住进退的人,才能在任何时候都游刃有余。
进退之间往往可以成就一段人生,同样也可以使那唾手可得的成功在瞬间灰飞烟灭。这取决于个人在这进退之间所作的取舍。
处于任何一种情况下,既要做好奋力前行的准备,又要有全身而退的计划,在这一进一退之间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
不要把退当成法宝把进当成教条、退与进的取舍需要深思熟虑、进退的抉择需要一颗平常心。
只退不进是畏缩胆怯,只进不退是有勇无谋,只有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进退,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要正确看待退和进:要能屈能伸、要学会放弃,要知道满足。
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前进中遇到失败需要我们暂时选择退,然而,前进途中收获辉煌时,暂时的退也不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我赞美革命者的奋勇前进,义无反顾,鄙弃胆小怕事者的唯唯诺诺,退缩不前;但我也佩服退避三舍的英雄风度,排斥一味盲目的急功近利。进与退,只在你的一步之间,能真正把握住进退的人,才能把握住真正的人生。
进,一步一步迈向自己理想的高峰,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追求。可当到达一定程度后,你就该停下,认真思索自己的位置,权衡是继续前进,还是短暂休息,还是退一步做更好的打算。只进不退,就是缺乏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正确认识,而往往产生令人遗憾的结局。
退的三种境界:畏难而退是退缩;知难而退是明智;为进而退是智慧。
很多时候,“退”并不意味着自甘堕落自我放弃;相反,它恰恰提供了一个反思过失,积蓄能量的最好时机。“退”的时候,人往往变得更清醒,更理智,也更有主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