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02:51:32
1、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涉江采芙蓉》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
B.但这美好欢乐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由来?
C.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参考答案:1.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2.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前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闻采石战胜(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窗。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1)、这首词的词牌_________________
(2)、“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同是“吹角”,姜夔词则在《扬州慢》中这样写道:_____________,都在空城。张词是为胜利而吹角,姜词则是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扬州图画。下片多用典。“周与谢,富春秋”中的“周”当指三国时的_______,“谢”则指的是东晋的______。“击楫誓中流”则是化用东晋__________的故事。
本词意境阔大,语言极富特色,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其语言特色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调歌头(2)渐黄昏清角吹寒?荒凉破败、饱尝战乱之苦的
(3)周瑜、谢玄?祖?击楫中流、誓复中原
(4)此词当属快词,笔墨酣畅,音节振拔,读时有铿锵有力之感,但喜中寓愁,壮中带悲,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全词用典较多,但贴切自然,大大丰富了词的内涵。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古剑
清·高鹗
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咏出古剑的意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格,将古剑比作“秋水”和“老龙”,分别写出了古剑出鞘时如秋水般明净的光芒,有如龙吟般跃跃欲试的剑声。(意对即可)
2、诗人以剑自喻,表明心迹,前两句中的“谁明”二字则表明“烈士心”无人理解,古剑不能为世所用;后两句则从被闲置不用的处境展开进一步的描写,以“龙吟”写剑声,写出诗人跃跃欲试、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因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
【小题1】该诗结尾句表达诗人 的情感。(2分)
【小题2】赏析这首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流转不定的困苦。(四处漂泊的痛苦,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也对)
【小题2】①用典,首句用汲黯事自况,暗示自己因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表达了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②寓情于景(比喻),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凭栏而立,那阶下积雪就像堆簇着洁白梨花,茫茫夜雪加深了他的身世茫茫之感。③虚实结合,眼前梨花之雪是实写,“明年”之问是虚写。流露出流转不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答出一点2分,2点4分,3点满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诗人不仅想到明年此时(我)又将身在何处,又是谁将站在这里看这景色?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垫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慨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几如此。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婷以轨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壤兮,又申乏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忧郁邑余诧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谇:谏诤。 ?
B.固时俗之工巧兮?工:仔细。 ?
C.竞周容以为度?度:法度、准则。 ?
D.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忽然。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又申之以揽茝 ?
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鸷鸟之不群兮 ?
C.①屈心而抑志兮? ②忍尤而攘诟 ?
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B.“余虽好修娉以轨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四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
(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
?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
参考答案:1.B
2.A
3.B
4.(1)这也是我内心所追求的啊,即使为此多次而死,我也绝不后悔。
? (2)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 (3)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