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8 02:43: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以“你是一部书”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作文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文汇报》2006年7月22日报道,离休干部、老教师冯汉亭日前来信讲了三件事。
暑假开始,他就读小学的小孙子被暑假作业中一道“218×23=?”的数学题难倒了,跑来问爷爷怎么计算,爷爷大吃一惊反问道:“这个题你都不会算,难道乘法口诀没有背过吗?”不料孙子回答:“我把计算器忘在学校了,如果有计算器,一按键答案就全出来了,哪还需要背乘法口诀啊!”
冯老师一位学生现正读大学三年级,放假来看冯老师。闲聊时,冯老师问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公然抱茅入竹去”中“公然”是什么意思,学生不以为然地说:“这查一下《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不就行了吗。”
还有,冯老师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两所著名高校自主招生面试时,一道“山西省会在哪里”的问题难倒了诸多优秀高中毕业生,一位大胆的男生反问面试老师:“上网一查就知道了,记住这样的知识有多大用处?”
冯老师在信中感叹:小学生的答案在计算器里,高中生的知识在网络里,大学生的学问在辞典里,这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教育部门重视吗?
请你对“基础知识该不该牢记”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可以支持“该牢记”,可以反对“该牢记”,也可以一分为二“有的该牢记,有的不该牢记”。
反对的观点:很多死记硬背的所谓的知识其实不是基础知识,真的不需要记忆,用到时只要知道查相关资料就可以了。中国学生比外国学生学得累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科目众多且教材中老化的陈旧的基础知识太多。学会减负也是一种智慧。“能找到知识”胜于“死记硬背知识”。基础知识也不在于积累了多少,而在于积累后会不会用。
支持的观点:掌握的知识不怕多,知识越多越好,知识面越宽越好,脑子越用越灵,记忆也是如此。
部分支持、部分反对的观点: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需要记忆的,尤其是常识,关键是先要弄清哪些是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以致用的“用”不仅包括直接运用,还包括间接运用,应该掌握的知识不能一味地依靠“外援”。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这道题目补题的关键是把“触觉”伸向生活的其它领域,选出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可从家庭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种菜、养花、待客、烧菜、做饭等;可从学校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读书、演讲、办报等;可从社会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关心别人、XX公益活动(如植树、保护环境等);还可以从自己的修养和个性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宽容、忍耐、吃苦、谦让、尊老等等。如此去构思,把学会的内容具体、真实地写出,再适当兼以 一些其它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一定很精彩。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
  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要求:(1)不得另拟题目。(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立意自定。(4)文体自选。(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或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