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01:08:18
1、写作题 理解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生活是错综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难免会出现思想感情上的隔阂,“理解”是消除隔阂,使彼此心灵得以沟通的途径。因此要选择人与人之间或志趣不同、看法差异,或因世俗偏见、意外误解而产生隔阂需要理解的事来写。作者题目虽然没有规定要写几件事,但以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叙述为好。人物也不必过多,要努力挖掘人物的世界。要强调的是,作文主题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格调。另处,此题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思路之一:上中学了,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并且规定每周收阅一次。老师啊老师,您一心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能理解;但是我们也想在日记中保留一些心中的秘密,您能理解吗?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求理解……
?
思路之二:×××同学学习成绩特棒,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他还是那么刻苦。有一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他慷慨解囊,可他家并不富裕。后来他告诉我,他舅舅家在穷困的山区,他将来要到那里工作。我一下子理解了他……
思路之三:其中考试,有道数学题我不会做,向邻座求助,遭到拒绝。考试后,他来找我,我连理都不理他。晚上,他又到我家来,心平气和地跟我讲道理,并教我怎样解答那道数学题。我终于理解他对我的真正友谊。
[写法] 为什么需要理解?因为存在着不理解。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是这篇作文所要叙述的内容。一般可用抖底法、设疑法、误会法来写。
抖底法:直接把需要理解(也就是对方的不理解)的问题抖出来,然后再写获得理解的过程。比如思路之一,开头是把我们渴求老师理解之处挑明,接着写“我”求得老师理解的过程,就是采用抖底法来写。这种写法平铺直叙,但便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设疑法:由于自己对对方不理解,也就对对方的所作所为留下疑团,直到理解了对方慷慨解囊留下的疑问,当了解到他的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志向时,才前疑尽释,就是采用设疑法来写。这种写法可以造成悬念。
误会法:因为不理解而造会误会,又因为理解而消除误会,围绕误会的生与灭来写理解。比如思路之三,考试时临座不肯“帮助”,引起我的误解;后来他跟“我”谈心,帮且解题,使“我”理解他的真诚的友情,于是误会消除。这样运用误会法,可以把情节写得跌宕有致。
需要指出的是事件的结果允许还是不理解,这不但合乎生活的真实,而且有时更耐人寻味。
常见的失误有:选材太一般化,以生活琐事来写理解,立意肤浅;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契机简单化,可信度小。
[同类文题] 1.关心(可写一方对另一方的关心,也可以写双方互相关心,关心的范围可以是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
2.体谅(所谓体谅,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给予谅解。可写一件事,也可选二三个典型片断,以夹叙夹议为好。)
3.初识(此题写初次见面的情景,如新生入学彼此间就有初识的过程。)
4.邂逅(偶然遇见久别的同学朋友叫“邂逅”。一般可用倒叙法,先写邂逅的情景,再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主题必须明确,如批评弃学经商的社会风气等。)
5.聚会(此题侧重描写场面,同学的聚会有许多动人的镜头供你拍摄。)
6.友谊(此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还可以写成议论文。一般应写成记叙文,表现友谊给人带来力量和温暖。)
7.误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人朋友之间,都可能产生误会。误会一般因为不了解情况或不理解对方造成的,在作文中应有所交代。)
8.纠纷(“纠纷”指争执的事情,事端不一定要大,但发生的过程要的波折,表现的主题应是健康向上的。)
9.冲突(冲突比纠纷来得激烈,影响也比纠纷大,解决起来难度也在冲突的解决不能只靠理解,还要进行调解。)
10.隔阂(跟前两题相比隔阂的程度最轻,是人与人之间和风细雨式的不调和,选材较宽,写好较难。)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写作(60分)阅读漫画《鸡贵有自知之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审题: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张开嘴高声鸣叫,画面左方中间一轮红日已升起一半,画面左上方有一行小字:"我不叫太阳就不出来。"画面左下方一行大字:"鸡贵有自知之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生活中的某些人,可见画的是鸡批评的是人。参考立意:人贵有自知之明、狂妄与冷静、表象与实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秋季开学典礼上,该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16分钟的讲话中先后82次提到“质疑”,要求学生学会质疑。随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显示:58.9%的被调查者表示,周围很少有人会提出质疑;63.8%的人认为质疑者“喜欢挑刺”,56.4%的人承认,喜欢质疑的人不受欢迎;76.2%的人曾因提出质疑而被责罚或遭遇不公……
而事实的另一面是,今天的人们又特别热衷于“质疑”,例如:专家质疑曹操墓真伪,游客质疑圆明园英文简介,网友质疑旭日阳刚民工身份……;今天的人们也易遭质疑:“周老虎”在网友质疑下“现原形”,甲流死亡数字被钟南山院士质疑,春晚“动漫兔”设计者在“春晚”转播中有镜头被质疑炒作,余秋雨无意之间成“股神”身家过亿引质疑……
请你请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从漫画中提炼一个中心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