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00:40:35
1、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青年精神”是青年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气风发,是青年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是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伟大责任;是无数青年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忍品格,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于批判……
请以“青年精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与以往相比,而过渡到关系命题上,这似乎也是在创新改变以往的形式。既然是关系性命题,就得从其关系入手写作,而不能只写其关系中的一方,否则就视为偏题了,因为这个“忧”与“爱”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性。
二者的联系是:“爱”是“忧”的前提,“忧”是“爱”的表现,只有“爱”,才会“忧”,世上没有只“忧”的“爱”,也没有只“爱”的“忧”,爱了,便有忧,忧了,便含爱。适用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
深度挖掘:世上有忧的,但不能爱的;世上有爱的,但不允许忧的;世上更有为不能爱而忧的,亦有为不能忧而爱的;世上还有为不能忧而忧的,为不能爱而爱的;……
作文题开放度很大,让学生有话好写,也有立意可定,也在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不错的命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70分)
题目:成长,意味着?
要求:①将题目内容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写一篇记叙文。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如班级、姓名等。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成长,意味着承担烦恼
告别了纯真的童年,我便踏上了青春的列车。
我以为,长大了,就可以抛弃年幼的无知,就可以扔掉孩提的幼稚,殊不知,长大,意味着承担烦恼。
原以为,长大,意味着拥有邻家姐姐那飘逸的头发,意味着拥有邻家哥哥那潇洒的转身,意味着拥有长辈那睿智的行为,却不知,长大,意味着承担烦恼。
长大了,懂得的就多了,长大了,思考的就多了,长大了,变化也就多了。曾几何时,嬉戏中已少了我的身影,那追逐快乐的脚步也匆匆离我而去;曾几何时,游戏已不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开阔视野,为了锻炼思维的敏捷,那打游戏的劲头也随之而消失不见;曾几何时,我的眼神不再活力四现的东张西望,取而代之的是黯然无光的苦思冥想,还多了几丝淡淡的忧伤;曾几何时,脚上踢的,已不是原先的毽子,手中拿的,已不再是童年的跳绳,肩上背的,也早不是当年的小书包。有时,蓦然抬头,厚重的镜片与刺眼的阳光相接触,眼睛又是一阵阵的酸痛,看到的天已不再蔚蓝,云已不再洁白,鸟已不再欢歌,于是,心更倦了。
长大了,似乎更加的世故了。学习上,明争暗斗,都在默默的奋发向上,却在同窗面前,虚伪的一笑,满不在乎地说:“唉,学的用功不如玩得洒脱,瞧瞧我,一身轻松,逍遥自在,从不被学习所困,从不为学习而忧,玩玩玩,现在不玩何时玩呢?少年不乐何时乐啊!”背地里,却在无声的上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长大了,时间因课堂而充实,被作业而充斥,头脑被公式而沾满,精神也因之而崩溃。
想一想啊,我们真的长大了么?我们少了多少欢笑,少了多少自由,少了多少天真,但这是真的长大了么?
回顾过去,我们没有了那份童趣,回归现在,我们没有了青春风采,展望未来,是否还会为了工作而奔波?快乐少了,任务重了,烦恼随之而直线上升,难到,成长就意味着要成为烦恼的俘虏吗?成长就意味着拥有烦恼并承受烦恼吗?我对天狂怒,眼泪流无数,可有徒增了烦恼。唉,事实告诉我,成长,意味着承担烦恼。
本题解析:这是半命题形式的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题目中规定了要叙述的是“成长”的内容,“成长”意味着一个人在成长的岁月中留下了生活足迹,意味着一次次的成长经历。生活足迹不只是一点,而是一连串的。写记叙文,所叙述的事就不止一个,应以二三事为宜。“意味着”即获得的人生经验,懂得的道理,因此在叙事以后,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不仅要反映自己“成长”的表层,而且要从怎样成长,为什么这样成长等方面作深层的挖掘。在写法上,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见图3)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上帝是公平的,给予我们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要想成功,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里面有一句歌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宋代苏轼《江城子》里,有一句词:“不思量,自难忘!”古今诗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情感:刻骨铭心!
柯灵说:“童年的烙印,既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题为命题作文。“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是个偏正短语,“永远也不会”为状语,具体修饰和限制谓语动词“忘记”。“永远也不会”所表达出的意韵应该是:刻骨铭心。
本题的写作,应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立意。本命题的立意,取决于“忘记”的具体内容。从本命题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前者是表达的一种亲情,后者要传承的是童年的烙印,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从题目前的提示语来看,“忘记”的内容,可以是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等。具体写作时,又许将它们具体化,比如是哪件具体的事,是这件具体事的整个过程,还是起因,还是经过等。同时要考虑,这些事、人、物、地给了你哪些启示或影响,以写出文章深刻的立意来。
二是要处理好文章的写作的重点。“忘记”是这篇文章的写作关键,因为它决定了这篇文章的立意与主题。而“永远也不会”则是这篇文章的写作重点,要写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原因。如是记叙文,因在具体的记叙中表现出来,将其蕴含在事件中。如写作议论文,就要具体揭示其原因。
点评:要写好命题作文,一定要做好“二审”。一是要审文体。已规定文体的,按规定文体写作;两种文体均可的,选择自己擅长的、准备最充分的。近两年高考命题作文大多要求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那么,考生就要根据平时作文得分情况考虑哪一种文体自己最拿手。有些题目,虽未规定文体,但仔细分析,往往有“最佳文体”。二是要审立意。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弄懂题目的含义。含义弄懂了,立意就有了方向性,有了基础。首先要分析题目的字面含义。其次是分析题目的语法结构,第三是分析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第四是挖掘其言外之意。立意方面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一要内容健康、充实,积极向上,杜绝不健康的庸俗的观点,特别是那腐朽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观点。二要立意力求深刻新颖,同时,要处理好时代特征与传统继承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地求新求活而失之偏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