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00:39:27
1、写作题 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其实,真正的尊严绝不取决于身份和地位。尊严是高尚的人格,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奋斗的精神。
请你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写本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立意:
1、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会有尊严。
2、神圣的尊严,在捍卫正义的斗争中得到升华。
3、科学的尊严不容侵犯。
4、尊严不仅是个人价值的象征,更是民族、国家的立身之本。
5、产生尊严的是理性——对正义的执著,而不是冲动——对虚荣的追求,这是尊严与
“面子”的根本区别。只有摈弃了虚荣的“面子”,树立起真正的尊严,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参考拟题:1、涉外无小事2、尊严来自实力3、尊严与“面子”4、伤心一跪。
[范文]请保留他们最后的尊严
这几年,有关儿童慈善事业的电视节目似乎特别流行,这本是好事,可看多了,就发现这些节目形式多有雷同,无非是让主持人当众介绍了捐助双方的姓名、职业、年龄乃至住址之后,再让捐助者甚至他们的孩子走上台,将一叠叠厚薄不一的人民币放到台上受捐助的孩子手上。通过屏幕,我们可以看到周围观众的笑脸,不停闪动的灯光,也看到了同样纯真的孩子,却又不是同样轻松的孩子,末了热心的主持人还把话筒凑上去问这些孩子有何想法。回答正如人们所期望的,是那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报答大家的期望”之类。结局是感人的,圆满的。可是,不知是否有人注意到整个过程中那些受捐助的孩子站在台上扭捏、局促不安的神情呢?
在这里,我无意怀疑主办方的初衷,只是觉得这样一种在众目之下过于直白的捐助形式,会令当事人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处境。的确,捐助本身是可贵的,但却无形中造成了双方的一种不平衡。那些可怜的孩子的表情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他们由于家庭各方面的原因被迫过早地面临现实生活的残酷,这不是他们的错。同时正因为他们也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所以善良的人们想伸手帮他们一把,于是有了慈善事业。可是请别忘记,善良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当今慈善事业所忽略的。是的,我们帮助了他们,奉献了我们的爱心,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可有谁能去考虑一下孩子们的感受呢?又有谁能想到,当我们的帮助无意中损伤了孩子们自尊的时候,任何物质上的给予还有何意义可言。物质上的贫乏在他们的脸上已经写下了令人心酸的沉重。试问,我们又怎么忍心去伤害他们呢?当然,主办方的这些宣传,初衷也不过是为了想让这些孩子们能感受一下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能笑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仅此而已。这种雷锋精神是可贵的。可做保留他人尊严的雷锋是否会更令人感动,更能激励困境中的人们奋发呢?
由此,我想我们慈善事业的捐助形式可以改变一下,给人以物质,更给人以尊严。否则,我宁可退却,尽管我非常想帮助他们。因为我知道,做人的尊严是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的。
(原载《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
[点评]
本文篇幅不长,内涵却极其深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震撼力。作者避开了一般习作“尊严是什么”的概念解说和“尊严很重要”的空泛论证,另辟蹊径,针对时弊展开精要的剖析,言简意赅地指出“善良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做人的尊严是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的”,确实是独具慧眼,见解不凡。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此题为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要对材料有准确的把握,镜子一直照他人,没照见自己,见到另一个镜子,才照见自己,可见应经常照照自己,不可光照他人,可以“以审视他人与审视自己”为话题来立意。
文体要求议论文,可以先摆明论点,然后再举事例来论证,古今中外正反典型事例等等。最后可以结合现实来总结。
点评:材料作文关键是要审好材料,材料把握准了议论才不至于偏离方向。议论文要论据充分,不可空洞而谈。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不从实际出发?不自量力?不要盲目模仿?敢于实践?见贤思齐?勇于学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题解析:材料中有多人(物)时,我们可以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材料,本题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眼前利益,不知背后祸患来临,这是乌鸦不自量力的结果;乌鸦是无法抓起小羊的,所以可理解为要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不可轻举妄动,否则就会自取灭亡,乌鸦的下场就是最好的证明;还可以从不要异想天开,否则吃亏的就是你自己等等这些角度考虑。从小孩的角度来看,小孩是欣赏、赞美乌鸦的,所以可以理解为:做人要勇敢;要善于尝试;不甘落后;为了锻炼自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等角度考虑。还要以综合大人、小孩的看法来立意: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事物,观点是不同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文体选择来看,这则材料即可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写成小说或童话借以讽刺现实生活中那些不自量力,好高骛远的人。如果写成小说或童话的话,文体上可以创新。也可以构思成书信的形式向朋友或老师或父母或其他人,介绍生活中的你或其他人在东施效颦后的后悔心理,希望别人不要步你的后尘。但考场上切记,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点评:这就是这个材料的好处,几乎可以做到人人有话说,人人有话写。这应该是命题组的人贯彻新课标精神的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0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之所以能在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使加加林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很懂规矩,很珍惜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主设计师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网络,是新兴的一个事物,你上过网吗?你喜欢网络吗?你对网络时代发生的事情有什么认识吗?你对网络有过担忧吗?
请你以“网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主题立意、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科学是一柄双刃剑。现在看来确实如此。科学是伴随着利益与危害双重性而发展的,有利是十分明显的,但有害的一面也逐渐显现出来。世界真无奈,痛并快乐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