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8 00:22:59
1、写作题 人生的风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幸福》杂志曾在征答栏中刊登过这样一个题目:
假如让你重新选择,你将做什么?一位军界要人的回答是去乡间开一个杂货铺;一位女部长的答案是到哥斯达黎加的海滨经营一个小旅馆;一位市长的愿望是改行当摄影记者;一位劳动部长想做一家饮料公司的经理;两位商人的回答最离奇:一位想变成女人,一位想成为一条狗。更有甚者,想退居山野化为植物。其间,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总统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面包师的,应有尽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对此,我的感觉只能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请以“人生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审题时要注意吃透材料中关键性的两个句子——“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现在的自己……”对此,我的感觉只能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本题参考立意:要善于发现(或要用心感受)现在生活中的美好。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只蚂蚁驮着一根体积比它自己大一百多倍的稻草在地上缓慢前行,遇到了一条很宽的裂缝,它实在爬不过去。于是蚂蚁慢慢地把那根稻草横在裂缝上,轻松地越过了这条“鸿沟”,然后它又把稻草慢慢拖离裂缝,继续驮着稻草赶路。
一个生物学家看到了这情景,感慨地说:我以为那稻草是不小的负担,会妨碍蚂蚁前进,实际上那也是让蚂蚁跨过“鸿沟”的桥梁呀!
上面一段话引发你哪些联想或感触?在全面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学会运用借
村黄的山,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成了一道风景线;冬天,只有寒冷,却凭借雪的妆扮,以银装素裹的面貌吸引着我们;月亮本不能发光,却凭借太阳光,成为诗人笔下的话题……可见,物质运用借,而展示自己,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借,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学会运用“借”,可以渡过难关,踏进成功的大门。牛顿运用、借助丰厚的知识底蕴,总结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定律;爱迪生借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发明了无数东西;霍金借铁一般的意志,从阴影中走出,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假如他们没有学会运用借,怎么能迈过失败的门槛,怎么能成为不朽的人,我们心中的榜样呢?没有借,他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似的乱飞,失去精神支柱,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借。
学会运用借,可以化单调为美丽,化粗俗为高雅。正如没有挺拔躯干的紫藤罗,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精髓。若它不借枯树和篱笆,就如同一堆枯草,任人踏,任人踩,又有什么美丽可言呢?借把紫藤罗的单调无味化作了美丽芳香。又如篱笆不借牵牛花,怎能成就一道道风景?正因为在那枯黄残败的篱笆上点缀着五彩斑谰的牵牛花,活像黑色天幕上有点点星星,才化粗俗为高雅,才有美景可言。
学会运用借,可以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历史,从而激励我们进步,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借老师不分昼夜的帮助,借朋友的关心,借书籍锦囊相助,知道祖国的兴衰史,从远古到今天,从封建到自主,无不激励着我们,尤其因为清朝时的联军侵华,后来日本的侵入,都是我们无法忘怀的,在解放军的艰苦斗争下,在文人笔杆的斗争下,我们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借,来振兴我们的母亲——祖国。
就让我们携手,以借作为自己的助手,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来报效祖国,凭借“借”的动力,展示自己的美丽,让理想从这里起飞。
借一缕阳光,种子破土萌发;借一抹东风,船儿扬帆起航;借一杯清水,鱼儿畅快游弋;借我一生,守望一生!
本题解析: 1、根据“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可以立意:善于借助,创造成功。
2、根据“它慢慢地把那根笨重的稻草横在裂缝上,然后爬到稻草上轻轻松松跨过了这条‘鸿沟’。之后,蚂蚁慢慢地把那根稻草从裂缝上拖走,继续驮着稻草赶它的路。”可以立意:生活充满挫折、磨难、艰辛……需要我们去战胜。
3、根据“我以为它驮着的是妨碍它行走的负担,实际上那也是让蚂蚁能跨过‘鸿沟’的桥梁” 可以立意:负担也可成桥梁,正确认识负担。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高中生活我们已度过近两个月了,这期间,你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收获到了什么?你一定感触颇多。请以“高中生活我收获了?”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完整,情感真切,有一定的表现力,不要写诗歌。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以从学习知识学习特长等角度选材,写成记叙文。比如,学习弹钢琴,并非为了最终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师,而是为陶冶情操,换个角度去学习,降低一些要求,学琴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推而广之,做任何事情,只要能抱着开朗的心情去对待,就能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这就是一种收获。选材上一忌过于陈旧,如感受到父母浓浓的亲情,一写就是半夜生病送医院。二忌过于生硬,如遇到挫折,一写就是看了某本书受到某种启发,从而在思想上就突然对某个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马上从困境中走出来。过于把普通的事件拔高,给人牵强附会之感。从日常学习生活着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尽管是身边的一些小事,换个角度去思考,也能写出新意。
对“收获”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思考,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比如,怎样才能有“收获”,就可以结合谚语来思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才能有回报”,可以论述“付出与收获”“播种与收获”的关系。再比如,通过了努力,可以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可以从知识角度、思想品质角度、亲情友情角度等等来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对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说,你是多么幸运的一个孩子,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刚刚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时候,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了父母以后,一切就只能靠你自已了。这个孩子似乎领悟了什么,悄悄地离开了莎士比亚的目光。40年后,这个孩子,可克·詹姆士,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的校长,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②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那些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杰出脚印的人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那些有着卓越建树的人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从幼小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幸。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作品的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3岁丧母,10岁丧父。曾经被英国女王授予“荣誉侍从”称号的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刚出生不久父母就相继去世了。而著名的法国哲学家萨特也是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在外祖父的家里长大。而我们熟悉的伟大的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有着更为不幸的童年了,他幼年丧父,11岁开始自已就到“人间”谋生。而伟大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因为父母经济拮据,出生不久就把他送到乡村寄养,童年几乎没有得到读书的机会。
以上两则材料都讲到了人生的“不幸”,而材料中的人物都在这种“不幸”的环境下,成为闻名天下的人物。你对此有何看法?请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材料长,而且有两则。其实,2007——2009年高考全国卷、海南宁夏卷就有类似的情况。考生要注意命题者的基本倾向。两则材料或多则材料的,要注意它们的异同:
不幸催生人才。
可以推而广之:多难兴邦
逆境出人才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