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07:10:16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
贾岛①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
(1)题目为“晚望”,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倚着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
(2)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这两句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景色全是望景,这一声清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动人的局面。(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1分)
送郑侍御谪闽中⑴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 行矣慎风波。
【注释】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⑶大都:大概。
小题1: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6分)
?
?
小题2: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5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
①秋雁、夜猿。(2分)
②诗歌用“秋雁少”表现闽中的偏僻和消息的闭塞,用“夜猿多”表现闽中夜晚的凄清、环境的恶劣。(4分)
小题2:
尾联运用了象征(或比喻)和虚写的表现手法。(2分)“雨露”象征(或比喻)皇帝的恩泽,“逢雨露”虚写对方肯定会得到赦免,回到京都;“风波”象征(或比喻)朋友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诗人以“慎风波”告诫友人要小心行事。诗作表意含蓄委婉,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劝勉、告诫、关心之情。(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次联主要描写了秋雁、夜猿两个具有传统象征意义的意象。秋雁一般象征着书信,秋雁少,表明音讯不通,消息闭塞;还有秋雁难以到达,说明地处偏僻。“夜猿”悲啼多用于渲染凄凉的环境。
小题2:尾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分析时注意挖掘喻体的象征寓意。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
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①
苏轼
高亭②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①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②高亭: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高山上。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所见所感,景中含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B.一、二句写高亭久废,下有鱼塘。“废”字蕴含有作者 “除旧迎新”的喜悦。
C.三、四句写天色已晚,为“归”作铺垫;写春风中百草飘香,点明晚春季节。
D.五、六句写市桥人散,竹木苍苍。“寂寂”“苍苍”等叠词给人以冷寂之感。
(2)清代纪晓岚评价本诗七、八句中蕴含“羁孤”之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示例:同意。七、八句中写不知从何处来的鹳鹤,在夕阳中哀鸣,让人感到凄凉孤独。全诗写作者在被贬黄州期间来到高亭,归途中看到春天即将过去,天色已晚,人寂竹苍,而自己有家难回,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心境下写在夕阳中独自悲鸣的鹳鹤,实际是以鹳鹤自比,表达寄居异乡的“羁孤”之情。
示例二:不同意。七、八句写一只不知来自何处的鹳鹤,在夕阳中呜叫,只是写景之语,不含羁孤之意。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中来到高亭,深感此地的冷寂荒凉。春天即将过去,天色已晚,人寂竹苍,环境冷寂,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着力描绘一只鹳鹤在夕阳中鸣叫,只是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冷寂,并不蕴含“羁孤”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2)?,百年多病独登台。
(3)?,此时无声胜有声。
(4)沧海月明珠有泪,?。
(5)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6)是故?,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