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06 06:07:27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小题1:这首诗第二句哪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做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赏析本诗三、四句运用的手法及艺术效果。(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二句中“惊”字最传神(1分)。它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之情。(2分)
小题1:诗人运用了拟人化手法(1),表达了对春雪飞花的欣喜之情,增加了诗的情趣。(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为炼字题,考查炼字的好处。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我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乙:……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新妇起严妆(仔细地梳妆打扮) 腰若流纨素(洁白的绸子)
B.六合正相应(合适) 良吉三十日(“良辰吉日”的省称)
C.交语速装束(穿好衣服、化好妆) 络绎如浮云(接连不断)
D.婀娜随风转(形容轻轻飘动的样子) 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
2.下列与“好自相扶将”中“相”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相见常日稀
B.不得便相许
C.儿已薄禄相
D.叶叶相交通
3.下列对文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仲卿与兰芝分别时,竭力安慰,反复叮嘱,“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表明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
B.刘兰芝用蒲苇自喻,向丈夫表示坚贞的爱情,并希望丈夫像磐石一样,永不转移。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表明刘兰芝清醒地预料到日后的道路艰难。
D.从这两段可看出焦、刘二人感情深笃,决心以死来向封建专制家长提出抗议,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鹤林寺僧舍 李涉①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注:①李涉,中唐诗人,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小题1:从抑扬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表达技巧。(3分)
小题2:诗的末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有的版本作“又得浮生半日闲”,你认为用“偷”字好还是用“又”字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诗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1分)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1分)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2分)
小题1:用“偷”字更好。“又得浮生半日闲”只是客观的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2分)“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的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和后文的“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可以分析抑扬。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用“偷”字显然好于用“又”字,先答“偷”字的句意,再答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小题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4分)
小题2: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写出这句诗并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回忆往日的欢乐,更反衬(1分)了今日处境之可悲。(1分) 抒写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及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2分)
小题2: “今春花鸟作边愁”。(1分)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1分)诗人以“花鸟”来反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答出对比,明显以春之快乐来写悲愁。所以答案中就有了对比、反衬等关键词。内容上结合诗歌写诗人心境即可。
小题2:本体与第一题有相似之处,关注对比。这题更多的是情景上的考查。本题主要是情景表现上的反差。首先选出诗句,其次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11分)
于中好
纳兰性德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①如梦水东流。人间②所事堪惆怅,莫向③横塘问旧游。
①“秾华”:繁盛的花朵。语出《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唐棣之华”。诗中以兴的手法赞美王姬的美色。这句取其衍深意,谓繁华如梦,流年似水的意思。
②“所事”:所有的事,事事。
③?“横塘”:地名。江南多有横塘,所指不一。词中泛指江南,且以横塘代指记忆中曾一起走过,拥有过美好回忆的地方。
小题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秋日登楼因眼前秋景而惊讶于节序变换、时光流逝;感叹身世浮沉,繁华不再;忆起旧日游乐而心生惆怅。
小题2:这是一首触景生情感叹人生的小词。 短短一阕词,表现手法多样,有视觉:残阳小楼;有听觉:玉笛偏幽;有远景:一行白雁;有近景:几点黄花;有心理活动:惊节序,叹沉浮;也有秉怀直呼:人间所事堪惆怅,作者将所见所感交错纷呈,身世之感与眼前景致互融,收放自如,很是清丽婉曲。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作者的情感可从景入手,也可从关键字入手。秋日里的残阳和黄花都是易让人惆怅的事物,而且下片中提到事事惆怅,可见诗人心中惆怅。本题不但要找出情感,还要写出其原因,惊节序,叹沉浮,秾华①如梦水东流。这句点明了原因。
点评:由于诗词常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抒情达意,所以本题可从景入手分析,还要结合全诗来理解诗人惆怅的原因。所以分析要全面,表达要合理。
小题2:试题分析:结全上一首诗我们发现,诗人的情感蕴含在秋景之中,黄花有情,残阳含情,流水亦有情,所以作者可谓触景生情。表现手法指作者写作诗词所用的手法,例如观察角度,例如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等。
点评:此类题在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鉴赏诗歌,如它的思想内容,如它的表现手法,即用什么方式来表情达意,有什么特别之处。注意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等问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