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6 06:01: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请以下面的文字作为文章开篇第一段,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心灵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低的载体,有人心念苍生,悲天悯人,有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命题意图:
继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之后,高考的作文命题如何寻求形式上的新变?本文变换命题形式,给出第一段要求学生续写,实际上已有了立意的限制和思考的指向。
写作指导:
本题意旨在于强调人要有高远的心胸,高尚的心灵,而其高下之别,则在于是心怀悲悯还是自私自利。开头涉及两个方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文应从正反两个方面展开阐述。既已用议论性文字开头,本文便于建构议论性篇章。行文应注意起承转合的结构。
素材金库:
◎什么是悲悯?悲是慈悲,悯是体恤,悲悯是源于同情、高于同情的一种博大的情怀。什么是同情,北大教授曹文轩这样告诉我们,同情就是一个人处在一种悲剧性的境况中,另一个人面对着,心灵忽然受到触动,然后生出扶持与援助的欲望。当他在进行这种扶持、援助之时或在完成这种扶持、援助之后,心里感到有一种温热的暖流流过,并且因为实施了他的高尚行为,从而使他的人格提升了一步,灵魂受到了一次净化,更加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去实施这种高尚的行为。
  ◎悲悯情怀不但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在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悲悯,风雪中脚步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衣却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心弦会在酸楚中被重重地拔动。
  ◎古代,有一个学士叫周豫,一次在烹煮鳝鱼时,发现热锅里有只鳝鱼总向上曲拱身体。他甚为不解,剖开鳝鱼,发现肚里有子。原来,这条母鳝极力向上曲折身体避烫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子。母鳝护子的举动触动了周豫悲悯的心弦,从此他不再烹鳝。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悲悯情怀。
  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作家庞进概括了三句话:“疮痍在目的忧愤感,飞蛾扑火的壮烈感,钢刀剜心的痛彻感。”他又进一步说:“就是普遍的老百姓的、民族的、国家的以及人类的苦难能否全方位地进入你的眼?你是否对这些苦难忧心忡忡,常常长夜难眠,心泪潸然?”
  ◎白居易是晚唐的一个知识分子,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官员,他的悲悯情怀是为世人称道的。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时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他目睹了农民割麦、贫苦者拾麦的情景写下了《观刈麦》“……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和怜悯,之后他发出愧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在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发出的愧叹和他的悲悯情怀让他的灵魂升跃到了一个个安享吏禄的为官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悲悯者,悲天灾而悯人祸。人类是与灾难并存的,当异地遭遇灾难或他人身处不幸时,人类所表现出的悲悯不只是给受困者以安慰,更高的一层是它诠释了“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患白内障失明的人所承受的痛苦是明眸善睐者所不能体会的,“白天不懂夜的黑”,但湖南一个叫余彭年(原名彭立珊)的老人懂。他决定用5年的时间出资5亿元,让全国20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当东南亚地区地震引发海啸时,北京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孔靳为灾区小朋友捐出了自己24.3元的零花钱。在捐助上,余彭年的5亿元与孔靳的24.3元,一个厚重,一个绵薄,但在悲悯情怀上,他们都是具有崇高境界,都实施了援助的高尚行为。
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在《我为何而生》这篇文章中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他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情感。爱情与知识引领他到天堂的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把他带回现实世界。是的,在现实中,依然有食不果腹的贫困者,有身处危难期待援助的不幸者。面对他们,我们是应该为自己的富足感到沾沾自喜,还是带着慨叹抱以悲悯和同情?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悲悯不能被前进的车轮辗碎,不能被奔涌的激流冲淡。愿世人都能多一些悲悯情怀,少一点看客心态,没有悲悯,所有关于美好世界的描述,无疑都是空中楼阁。
   ◎常怀悲悯之情、同情之心,可以使人们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中精神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悲悯之情不是居高临下的审视,不是富人对穷人、强者对弱者的恩赐,而是平等的给予。《红楼梦》中的达官贵人们锦衣玉食,一时间却忽喇喇大厦倾,一文不名的乡下老妇人刘姥姥伸出救援之手,帮助巧儿脱离虎口,表现出无私的爱。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关怀和同情他人,也需要众人的关怀和同情,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如果每个人都用爱去关怀他人,帮助他人,世界将充满温馨与和谐。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谚语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 刘鹗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 —— 吕坤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 海涅
  ◎无私是一个人心灵高尚的一面旗帜,它能拨开乌云见丽日,洞穿自私的纱衣,普照人间奇景。生活因无私而精彩,人生因无私而丰盈。
◎自私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它有时伤害别人,但更多时候是刺向自己。善待别人留给别人一扇窗户,也就等于为自己洞开了一扇大门。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40分)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
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
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所写内容不得脱离材料的含义和范围,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审题的关键是认真审读龙虾说地话。每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请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并充实自己,一定会发展得比想像中更好。龙虾的旧売就是自限,只有摆脱自限,才能发展得更好。而要想发展,就要有勇气摆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
所以最好的立意为,勇于挑战自我。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习近平主席在“人大”闭幕会上的发言。
我有一个梦想,用年轻去拼去闯;天空是用来飞翔,飞翔,所以我展翅飞翔。我有一个梦想,用生命让他发光;那些炙热的汗水,汗水,是我的年少痴狂。
——歌曲《我有一个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这个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有两则,两则材料都涉及了“梦想”。两个材料,都是在谈“梦想”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第一则由“梦想”与“机会”“奋斗”的关系,谈到美好事物由梦想等创造;第二则材料重点说我们青年人要有梦想,并且要用努力拼搏实现梦想,用勤奋的汗水去浇灌梦想。根据以上分析,写作时,可以选择的恰当的立意应该有:梦想创造美好生活;奋斗实现梦想;梦想与机会、奋斗;青年人要在奋斗中实现梦想;梦想是青年生命之灯;青年人要用汗水实现梦想等等。写法上,要避免大而空的说教,最好以小见大,从青年的角度来写,最好不要写“中国梦”。文体上,不一定要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抒写真情实感,以自己所见所闻的形式,借助身边的事,来传达自己对材料中“梦想”的深刻而正确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请以“生活其实可以更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标题作文包括全标题、半标题和材料加标题三种形式,本次考试作文命题采用的是一个全标题式的作文。标题作文的审题,总体地说,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题型与体裁,注意题眼、主词、谓语、修饰语,掌握象征义、比喻义等。
这是一个句子式的标题,而且还是一个观点,即“生活其实可以更美”。中心词语是“生活美”,文章应该表现出这样的中心来。关键词语是“本来”、“可以”、“更”。“其实”,表示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义);“可以”就是表示“可能”或“能够”;“更”是“更加”、“再”的意思,表示程度上更进一层。“其实可以更……”就是“实际上能够更……”的意思。也就是说某件事(或其他)实际情况是可以更美的,但可能是当前我们自己本身(或受到外在条件的限制)的原因,没有做到更美。但从整个题目意义出发,它的意思应该是只要我们改变了自己(或外在的条件),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比如“心胸”,如果我们宽容一些,生活(或其他)就会更和谐、美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再如“主观努力”,只要自己再拼搏一把,未来就更加光明灿烂;等等。
这样题目的作文有几个方面要注意:
第一,中心明确。不能信马由缰,因为思维的活跃导致中心不明确,或多中心。
第二,精于结构。大多数考生可能采用散文文体,随着情感而“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想到哪就写到哪,结构松散。
第三,内容充实。容易浮光掠影,点到为止,看似洋洋洒洒,却没有实际内容。
文体上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文学性的散文,当然也可以写议论文。本人认为还是议论文好写一些。比如就扣住“宽容”来写,分出几个分论点,扣住“只其实宽容一些,生活就可以变得更美好”的中心来分析论证,很容易完成一篇考场作文的。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