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三)

时间:2017-08-06 05:50: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以“人生之美”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800字以上;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游客慕名前来拜访当地的一位智者。这位游客发现智者的房子只有一个房间,房间里除了琳琅满目的书籍以外,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再无其他陈设。
“您的家具呢?”游客好奇地问。
“那您的呢?”智者反问。?
“我的?我是来旅游的,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我也是。”智者回答。?
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迪与感悟,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人生需要减法
围棋骁将刘小光曾经说过:“我觉得下棋,经常不是增加点东西,而是减少点东西。”正是他的减法,使他的状态一直颇佳。其实,并非下棋需要减法,人生同样也需要减法。
曾听说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生活沉重的人去见智者,智者给了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要他走一步捡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等那个人走到终点时就累得趴下了。智者说,这就是为什么你感觉生活沉重的道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来到人世,肩上也都背负着一个篓子,而人生正是往其中放入石头的过程。那些石头从刚开始的学识、技能,到后来的权势、财富。石头越来越重,人生也愈渐疲惫。然而,如果在这一生中人一味的贪得无厌,表现得欲求不满的话,那么那些你以为是至宝的东西将使你承受生命不能承受的重。一如韩信,他那时对人生过高的期望,对地位权势的执着,终使他丢了性命。所以,人生需要减法,在你不断往篓子里添加石块的同时,记得也要取出一些应该去放下的石头。
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生的减法,正是须做到知足常乐,安于淡泊。当今的社会,正面临着一股浮躁功利氛围的冲激,人们盲目的追求着名利,追逐着金钱财富。仅去年一年,我国国内经济路的贪官审判案件就多达数万件,其中被依法查办的处级以上官员竟高达数千名。这一不完全统计数字深刻的暴露了现在的人们浮华心之沉重。是需要给我们的生活做一个减法了,摈弃对奢侈欲望的盲求,看淡名利,让生命拾回那份淡泊。
其实,人生的减法不仅对自身名利的看淡,在更深远的意义上,还是在于对他人人生的赠予和援助。在世界富人之中,很多人都将自己的财富贡献出来,去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他会在去世前将95%的财产捐给那些第三世界的弱势群体,而世界第二大富豪、美国投资家巴菲特至今已将其85%的财富捐给了五个慈善基金。它们是如此看淡他们的财富,而他们更是用他们篓子中的石头拯救、帮助了更多的人。这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减法也能是他人人生的加法。
人生的减法,给我们减去了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了一些奢侈的欲望。人生需要减法,除去生命不堪承载之重;人生需要减法,点亮人性温暖绚烂之光。


本题解析:审读这则材料,应抓住游客与智者两人的共性——“过客”——这一切入点来生发启迪与感悟,提炼出中心论点。目的决定了手段与过程。游客的目的是旅游,智者的目的是求知;一个是“风景”的过客,一个是“知识”的过客。单纯的目的,可以舍弃很多与此无关的外物,以免受其羁绊而分心。不管是游客,还是智者,他们都做到了返璞归真的单纯,挣脱了过多的物欲的桎梏,获得了生命的自由、愉悦与充实。由此,可以形成诸如以下这样的中心论点:⑴简单的生活,自由的精神;⑵挣脱物欲的束缚,追求心灵的丰富;⑶学会做人生的减法;⑷做生活的智者;⑸做一个潇洒的过客……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字。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就会抱怨小。而我拿到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叩问天地,剖析世界,反思历史,体验生命,人乃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因人而兴,世界也因人而亡。
  历史被风沙悄悄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并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串串的名字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回荡。乌江边上拔剑自刎成就了你热血男儿的豪气,鸿门宴上犹豫不决使你的霸业如同镜花水月。没有忘记你的身先士卒,你的大度,你的痴情,也没有忘记你的窘迫过失。你的世界你主宰,得意一时,失意一时;你的伟绩,你的沧桑,你把握得恰到好处还是不能及,历史对你主宰的自己议论不已,世界由你主宰。
  请以“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拟题精练;(2)立意向上;(3)行文紧扣主旨。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语“心无旁骛”,是说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我们经常强调要“心无旁骛”,即要专一于自己的目标。但是也有人认为,某些时候,“心有旁骛”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譬如微波炉的发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心有旁骛”的结果:美国工程师斯宾瑟有次本来是去参观磁控电子管实验,但他发现装在自己口袋里的一块糖果融化了,于是他中断了参观,立马决定着手试验这是否为磁控电子管发出的微波产生的效应,先后用玉米粒和鸡蛋做试验,最终玉米粒变成爆米花,生鸡蛋变成熟鸡蛋,后来他又把自己发现的加热食品的新方法做了改进,从而发明了微波炉,成为不用燃料的现代化烹调灶具。
你是怎样看待“心无旁骛”和“心有旁骛”的?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议论文,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参考答案:
范文一:心有旁骛
我们在工作中特别强调要心无旁骛,即要专一于自己的目标。但某些时候,心有旁骛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X射线的发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心有旁骛”的结果。
微波炉的发明也事出偶然。美国工程师斯宾瑟有次本来是去参观磁控电子管实验,但恰在此时,斯宾瑟发现装在自己口袋里的一块糖果融化了。于是他中断了参观,立马决定着手试验这是否为磁控电子管发出的微波产生的效应。他先后用玉米粒和鸡蛋做试验,最终玉米粒变成爆米花、鸡蛋被加热。斯宾瑟又把自己发现的加热食品的新方法做了改进,从而发明了微波炉,成为不用燃料的现代化烹调灶具。
望远镜的发明亦有类似经历。17世纪初,有一个叫汉斯·李普希的玻璃工匠,他在打磨镜片时,偶尔将未打磨好的一组凹透镜和凸透镜叠放在一起,极偶然地发现镜片下面的字好像一下子跳起来,就在他鼻尖下面。他觉得很奇怪,也顾不得打磨什么镜片了,而是赶紧找来一根竹筒,把俩镜片安在竹筒两端,于是一架望远镜的雏形就此诞生,促使后来的天文学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
此外,像青霉素的发现、照片的发明,似乎都是“心有旁骛”的成果。
我还很“意外”地想到,现在越来越多讲求实惠的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了。瞄准利的就拼命冲钱下手,瞄准名的甚至主动要求“被潜”,路人们也更“心无旁骛”走自己的路,以致有人倒地也“顾不上”扶一把……诸如此类的情况虽与科学研究无关,但身处彼时彼境,是不是做到“心有旁骛”,会更“健康”、更有人情味一些呢?
范文二:心无旁骛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久的西方故事: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海妖塞壬姐妹,是半人半鸟形的怪物,专门用迷人的歌声诱惑航海者,就是那些见多识广的水手,听到这歌声也往往不能自持,跳人海中游向塞壬的海岛,结果是自投罗网,成为凶残的海妖们的果腹之物。俄尔甫斯的船要经过塞壬的海岛时,他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并吩咐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叮嘱说途经塞壬海岛时无论自己如何恳求也不能松开绑绳。就这样,俄尔甫斯听到了塞壬那诱人的歌声,但却无法跳海,船和人都平安地通过了这令人生畏的海区。
这个故事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令人无法相信。其实,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倒可以悟出一些道理。在每个人的求知成才的航道上,不是也有种种诱惑,也需要我们像俄尔甫斯那样,抵御可能毁灭自己前程的"海妖的歌声"吗?
对高三学子而言,对于那些怪游戏的学生而言,面对形形色色的游戏,是游戏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备考复习;对于那些热衷于武侠小说者,是怀抱金庸,还是做几套练习;对于那些电视迷们,是看几部韩剧,还是整理几道错题;还有,……
每个人都要有一双慧眼,面对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面对形形色色安逸享受的诱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都要有较强定力,既然选定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的风雨兼程!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静心,静下心来就能闻到花香。要远离浮躁,远离喧嚣。一定要明确要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时下自己该干当干的最要紧的事情,分清轻重缓急,要永远牢记春天就要忙于春播春种,春天就应该忙春天的事情,这是智者的选择。
成功的花朵永远属于那些志存高远+心无旁骛+风雨兼程者!抵御了海妖的歌声,你就走向了坦途,你就奔向了卓越,你就会不断的演绎精彩,走向辉煌!
范文三:心无旁骛干事业
心无旁骛干事业,需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事业心责任感是成事之基、力量之源。许多事实说明,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有了事业心责任感,能力强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能力相对弱的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只有把工作当事业干,把岗位当阵地守,才能摆脱名缰利锁的羁绊,戒除浮躁心态,克服精神懈怠,才能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一门心思推动团队科学发展。
心无旁骛干事业,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美国学者拿破仑·希尔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就越快。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有崇高目标追求的人,工作标准就高,就会用心去想、用心去做,做到极致、追求完美。反之,如果一个人缺乏更高的目标追求,满足一般、安于现状、沾沾自喜、小成即满,是很难有所成就的。纵观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奋斗轨迹,他们走向成功之前,大都有着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并能一心贯之地坚持下去。因为坚持,李时珍用21年完成《本草纲目》,司马迁用16年写成《史记》这部不朽的巨著,苏武牧羊19年完成使节任务。所以,目标就是力量,坚守目标才能心无旁骛。
心无旁骛干事业,需要培养专注品质。专注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一个具有专注品质的人,往往懂得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无暇左右逢迎、拉拉扯扯,总是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干事业,从而创造出非凡的业绩。钱学森为了集中精力和心思从事科研任务,专门要求辞去国防部五院院长职务,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体现出高尚的专注品质,彰显出崇高的奉献精神。
心无旁骛干事业,需要脚踏实地。古今事业,成于实而败于虚。古人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理想再远大、目标再宏伟,也需要一招一式地抓、一件一件地干。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把理想、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而好高骛远、游移顾盼,是很难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但要干,还要带头苦干。苦干,可以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只有苦干,才能练就净身之功,才能冲散浮躁的气息,从而将工作生活带入真实的境地。只有把心无旁骛作为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品格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想群众之所盼,干群众之所需,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决防止和克服搞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造“形象工程”等现象,才能树立真抓实干的良好形象,全面提高战斗力。


本题解析:不同的人看待同一问题,可谓仁智自见。本题材料摆出了两种对立的观点,我们既可以倡导传统观点青睐的“心无旁骛”,也可以倡导新思维包含的“心有旁骛”。如果提倡前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理:现实中各种诱惑多了,心无旁骛,甘于寂寞,是执着和有定力的表现;精血诚聚做一件事才易钻透,何况人生短暂不允许“三心二意”;它也是甘于坐冷板凳,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品格,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持之以恒、辛勤耕耘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如果主张“心有旁骛”,首先论述它不同于“心不在焉”,可这样说理:一味“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会失去许多乐趣,反之则会更“健康”、更有人情味;人生机遇稍纵即逝,做这件事还想着别的会让机遇无处遁形;社会需要通才全才,心有旁骛也是综合素养的体现,适应生活的生存智慧;“有旁骛”是“无旁骛”的前提。我们选择主张其中一点立意是很容易的,关键是要通过因果探究,举例佐证,让思想有见地。审题可知,材料先从正面提出“心无旁骛”,后用转折连词“但是”从反面引出“心有旁骛”,并举了斯宾瑟发明微波炉的事例,提示我们最好从反面立意,提倡“心有旁骛”。还可以主张不同境况下采取不同的方法:选择目标“心有旁骛”,目标确定后“心无旁骛”;发挥能力“心有旁骛”,履行职责“心无旁骛”;对待社会“心有旁骛”,对待家庭“心无旁骛”等。我们也可以扬此抑彼,体现辩证思维。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