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06 05:33: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沉痛忧愤之情;“衰”“老”相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恨别”,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誉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
(1)填空:这首“梅花词”凡56言,竟不见一个“_________”字,但通篇透露着____________报春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
(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誉满疏篱,急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梅  梅花
(2)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②。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③不见,竞夕自悲秋。
  [注]①此诗为诗人因直言被贬后所作。②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等诗句中写到木兰。③云中君:屈原有诗歌《九歌·云中君》,云中君即云神。
(1)此诗是怀吊屈原之作,但最后一联却是写诗人自己,请说说这一联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颔联和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因自己与屈原一样,有因直言被贬的不幸遭遇,因而思慕屈原却又无处寻求,以至彻夜难眠的悲愁。(意对即可)
(2)这两联都是描写景物,而且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达方式。颔联以猿的哀啼反衬木兰舟上人的高洁,颈联用苍山乱流反衬明月的皎洁。诗人这样写,借景表明了自己与屈原一样有着追求完美的人格与高洁的情操。(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遣怀?杜甫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小题1:古人评论说:“愁眼二字,便见所怀。”“愁眼”所见的是什么?这两个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2:清人仇兆鳌说此诗“处处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请以二三联为例,从景与情的关系上进行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1: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入关
[梁]吴均
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是时张博望①,夜赴交河②城。
马头要③落日,剑尾掣流星。君恩未得报,何论身命倾。
  【注】①汉代张骞,以功封博望侯,后人称之张博望。②“交河”,古城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③“要”,同“邀”,此处意为拦截。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边塞怎样的场景?“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是如何以人写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描写了边塞军情紧急,形势十分严峻,充满了危险气氛的忙乱景象,勇士出场,连夜奉命奔赴沙场的场景。“马头要落日,剑尾掣流星”两句以奇妙的想象,描写了勇士身佩宝剑,扬鞭策马,驰赴疆场的飒爽英姿,宝剑上的珠玉流光闪烁,犹如天上的流星划过边塞,美丽而壮观。这两句以人写景,又表现出人之英雄。
2.这首诗开篇渲染战争气氛,烘托人物的出场,中间衬之以人写景,结尾以自白抒发情感,体现了人物为国捐躯的无私胸怀,进一步点明主题,风格清俊雄健而朴实。给唐代边塞诗以启发和借鉴,唐代边塞诗继承了这种以昔日汉帝国的天下一统、声威显赫为荣耀的情怀。高适《燕歌行》中的“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即是。
(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