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十)

时间:2017-07-31 23:13: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因材施教,指导子贡以“恕”作为终身奉行的一个字。鲁迅则以“早”字来自我惕厉,要求时时早,事事早,知在人先,行在人前。……
你认为有哪一个字是自己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请以“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字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
年华夏史,成就我国灿烂的汉字文化,上万的汉字犹如文化夜空闪耀的群星,但我唯对其中一颗情有独钟,那便是——痴,我终身可以信奉的一个字。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作者“痴”,痴迷于三日大雪后的西湖夜景,痴迷于万籁俱寂的湖岸雪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在那喧嚣纷乱的俗世中,作者毅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沉醉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真谛。
也许,这篇文章中的内容对于现代化的生活太过虚幻,但我又何尝不曾感受过这种滋味呢?
痴,我痴迷于自己的现状。作为一个学生,尽管有家长和老师多方面的精神压力,但我仍是享受它,稍稍自恋的说,正因我拥有他们几乎耗尽的未来,所以他们的期望便会比我更多。在他们的至细关爱下,连绵唠叨下,淳淳教诲下,我自由成长着,还会有何事比这更能让我满足的么?
痴,我痴迷于自己的学业。不禁抱怨一句,在我们的童年、少年生活中,令每一个人记忆深刻的想必便是作业了,日复一日,总有一叠作业端放在课桌上。厌烦,无奈,暴躁等等不和谐情绪油然而生。但我现在却试着去痴迷它,对每一份作业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对每一道题目以缜密严谨的思维思考;对每一个字以不拖泥带水为目标再下笔……于是,我学会享受做作业的过程,且在其中不断收获,不断进步。不得不说,这种痴迷于学业的学习很是快乐!
痴,我还痴迷于自己的生活。与其皱着眉头、硬着头皮去生活,那还不如去痴迷于它。人生苦短,一路旅程上,任谁都会拥有许多美好的邂逅,它们总是人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但有些人却总是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生活中很少有美妙的事情发生,但真的是如此么?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这不是运气的问题。每一天,我的周围一切大都照旧,但我每次都能感受到它的不同。每一天的早晨空气是新的,每一轮太阳是新的;鸟儿的歌声是欢快的,人们的心情是清新的……这一个个美丽的发现,就是我痴迷于生活,生活给予我的回报;这一个个的感动,就是痴于生活的我所得到的!
人生在世,并不在于你夺我抢,不在于功名利禄,不在于忍辱负重,唯是让自己活得自由,为自己留下一段段无憾的记忆。等到我们风残烛年的时候回过头来看一看,便可以感叹道:“原来,我曾是如此幸!”
正因我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痴”成为了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


本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加命题作文,虽有材料和题目的限制,但本文的立意的思路还是比较宽泛和灵活的,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选择一个体现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字,比如“勤”“诚”“信”“恕”“忌”“善”等等来写皆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你听,多美……
高三(1)?张立
一缕飘散,半树流光,你可曾听见花开时的奔放?
一壶静谧,半塘残荷,你可曾听见花落时的忧伤?
花开花落,是生命在安详中轮回。那么,你听,多美。
我们被赋予了一双敏锐的耳朵,一双能洞察一丝一缕感动油然升起的声音的耳朵。但是,更多时候,我们更加依赖我们的视觉——那双能探寻金钱所在,却丝毫不能洞悉情感的眼睛。
于是,敏锐的听觉在消退,而我们早已庸俗不堪。我们的耳朵早已习惯车鸣尘嚣和讨价还价,但也许在某个安详的夜晚,压抑太久的耳朵也会听到细微的清晰。
偶而,会听到昙花盛开的声音,盯着昙花,仿佛看见了花中小小的心,在绽放的一刹那,小小的心迸发出喜悦的声音,那是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的声音,你一定可以听到。听,多美!
偶尔,会听到风起的声音,风总是裹挟这林梢最高的树叶,卷起一阵清新,那仿佛是一串风铃的歌声,又如叮咚的山泉荡涤净了蒙在心上的尘灰。你一定可以听到。听,多美!
偶尔,会听到月光流淌的声音,对,此时无声胜有声,当满月的光辉撒在阳台,心中早已像大潮般澎湃。一颗安宁的心,是最容易听到月光的声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千百年的历史轮回,早已在她的眼中化为过眼云烟,真正重要的是这一瞬,与月倚天照海,畅叙幽情的声音。你一定可以听到。听,多美!
哦,原来我们的听觉并未消失殆尽,他只是躲在一个宁静的角落,不让世俗的杂音沾染美好的纯净。
也许,这世界缺少的不是美好的声音,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颗安宁的心,一个能容纳这听觉的场所。一颗安宁的心,哪怕在闹市的中间,我们也能听见一湾静水叮咚的声音。
安宁在心,在尘嚣中安静地跳跃时,你是否听到了生命在安详地勃动的声音。
你听,多美!
你听,多美
高三(1)?张照悦
掬一首流殇月,听那东坡对酒成歌把月圆,
揽一笔兰亭墨,听那羲之会友曲水挥墨旋
听诗者豪气冲天九万里,一路倒喝涛江变,
闻墨生一纸透宣神韵斜出,如啸朗天
一感先者墨客那股精气神,凝如苍生百态之厚重,挥如轻羽薄纱之洒脱,这厚积与薄发之间,这吸万物之气,响彻于万生之下,我不禁感悟,这丽诗华字之美,美在兼收并蓄,人情之丰富,世间之百态,意象之博大,却能以一歌一诵,就其大成,散去其精妙,让闻者得以乐,
昔有广陵散,一曲弹尽,千重泪,万般情,这一曲间不是音符的恣意组合,不是拨手间闲情挥意,是思之切,感之深,唯有经历苦难,深感世俗的沧桑之手,才能发重力而拨轻弦,音寥寥数里而不绵绝,这美在意,美在内涵的深远需要我们竭思而听,方能悟得一二,有声之乐其美,无声之物亦能听得其声其神韵所指,千手光辉,波若众相,观音身,菩提心,是他无声世界的命运演绎,是以外相的无声来震撼我们的耳廓,我们的神经,我们的灵魂。
流水有声,震颤于幽崖险谷,砥砺于礁岩高瀑,落花无语,不息于旷野败郊,滋养于山从草地,我们听得见流水,悟不得花语吗?不然,有声不是声于响彻,而是声于其汨汨不断,生生不息,同样花开不败,落而不闲,亦是生无所息,尽其力而感天地,润山川,其默默低语我们怎会听不见呢?这一响一静间是天地之延续,生命之不息
高原的呐喊响彻行云,渔海的号子透彻海底,安塞的腰鼓震出西部的旷放,藏地的弥经唱颂着古老而神秘的虔诚……这世间一切的声与语通贯着我们人类所有的信仰,希望与记忆。听得到万物之声,是用心在听,用生命在体悟,用一种如此虔诚,如此留心的姿态在听。
你听,多美,世间一切的有声与无声,你听,多美,我们内心无比的虔诚与用心。
你听,多美……
高三(1)?王昊
是谁拨动了生命的琴弦,在樱花飘零的季节,弹奏出一曲迷幻而温婉的梦?
总是毫无原因地倾心于被朦胧所打湿的世界,也许是无法看清窗外的绚烂,也许只是因为等待朦胧褪去时绽放的虹霓,也许只是能够在安谧的世界聆听,雨点敲击灵魂所发出的安详的声音。
端了一杯清茶独自倚在窗台,任凭雨水在玻璃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于是,视线渐渐被模糊了,仿佛置身于空洞的世界,四周是空洞的四壁,是无法逾越的高墙。终于明白世界是喧嚣的,是空洞的,我们每天被时间驱赶,为了功利的名字而互相厮杀,在灯红酒绿下的纸醉金迷正悄悄地深入到每个人的细胞中,就像寒凉冬天久久未融的冰雪,把人性的光芒在无声无息中反射,只留下躯壳成为傀儡,在时间的车轮下碾过,伴随这岁月的漂沉在孤独中默默陨落。城市被灰色笼罩,找不到梦想的方向,甚至无法看见情感的光芒,感觉不到爱情的温暖……
当时光倒流回童年一望无际的荒野,抬头望着没有一丝杂色的澄净。总能在无声无息中聆听到风在你耳畔的窃窃私语,总能体味到青草夹杂这泥土的气息,也许有时一只布谷鸟落在你的肩头,静静地向你诉说着美妙的故事。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总能在回到家门的第一时间听到母亲温柔的呼唤,饭后一家老小围坐在院子里抬头望着皎洁的月亮,听着嫦娥和吴刚美丽的传说。一切都是如此静谧与安详。
然而,当我闭上双眼在幸福中沉沉睡去,睁开双眼,却再也听不到公鸡雄壮的啼鸣,再也听不到小鸟熟悉的呼唤,一切的一切都被厚厚的水泥掩埋,都被混凝土搅拌车发出的轰鸣所掩盖,我渴望找回曾经的温暖,却不曾了解,一切都悄然地行走在了消逝中。
雨依旧在下,我的心依旧不能平静
又到了樱花飘落的季节,当花瓣被清风悄悄地拂下,我依稀地感受到了那似曾相识的惬意,也许那岁月中的容颜已不可再来,然而当晚风伴随河道雨旁曼妙的歌声传入你的双耳,你一定会为之所感到会心。
天色渐暗,雨下不止,那飘落的樱花伴随轻柔的晚风在岁月里一次次刻画着美丽,当耳边再次响起温柔的耳语,你一定会感动吧!
你听,心的声音,多美……
你听,多美……
高三(1)王晔
悬铃木下,当西风带走它那金色的华盖之时,我听出风中那份萧索与悲凉,高山之巅,当山风卷着松涛竹浪向我们涌来之时,我听出了风中那份旷达与安逸,礁岩之上,当海风推着浪涛在石边筑起层层白幕时,我听出了风中那份坚毅与深沉。
且听风吟,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风中扣问着自己的灵魂。有月明风清中对老去光阴速可惊的不甘与失落,有小楼东风中对往事的不堪回首,也有风满江楼中对未来的茫然,千百年来风不断地撩拔着人们的思绪,人也不断地把自己的愁思与欢笑寄托在身边轻轻划过的风中。
且听风吟,然而风本无语。其中又怎可能包含着那些萧索、悲凄、旷达、坚毅……《庄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在注释中“人赖”是指人所发出的声音,“地赖“是风吹孔穴发出的声音,而”天赖“的注释则是一片空白。我想不是注者忘了注释,而是无法注释。
层云之上,九天之内,什么是让庄子倾心,而令无数注释者无法写出批注,仅以一片空白来注释的“天赖“之音,很多年来我一直无法给自己一个解释,很多年来我一直无法给自己一个解释。直到后来在苏轼的一首词中找到了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风本无语,千里快哉不过是那一颗善养天地减浩然正气的心灵所发出的叹息。能听见轻风从耳边抚过的心灵一定是宁静的。也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发出使人们的心灵随之而共鸣的扣问。也许这就是“天籁”的本质吧——人类灵魂深处那种不可名状的共鸣。
记得雨果曾有这样一句话:“一颗心灵的叹息,比一城的喧嚣能道出更多。”当我们被尘世的喧嚣所包围时,我们更该让自己的心灵宁静下来。让风吹过我们心灵的孔穴,去聆听心的共鸣——那层云之上,九天之下的天籁之音!
你听,多美
高三(1)?杜惠
渴望成为一条江南水乡的游鱼,穿梭在古镇的水巷之中,聆听这如梦般江南的浅浅呓语。
——题记
太阳初升时,缓缓地摇橹声是最美的召唤,轻轻地飘入香甜的美梦里。半梦半醒时,水流不紧不慢的晃动声,温柔地将人们推醒。睁开睡眼向水面望去,一条条小船,正悠悠地从桥洞驶过。于是,轻柔的水流声牵着人们纤细而敏感的听觉随着小船穿梭在这个江南小镇中。你听,多美……
在清晨的陶醉中,是少不了江南印象中那美丽的船娘的,更少不了她那不加修饰的嗓音。称不上空灵,也并不是高亢,只是那一曲曲小调,如同刚出笼的糕点,甜甜糯糯,又实实在在,让人从心底感到甜蜜与温暖。悠扬的歌声漾进了水波之中,融入了水乡的青石板里,酝酿出一派别样的古镇风情。在吴韵的氤氲中,我沉醉了,只能道一句,你听,多美……
不知绕过多少拐角,不知穿过多少桥拱,不知听完多少悠扬的小调,也不知经过了多少石岸,水乡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青石板上响起的“笃笃”声,河道上传来的叫卖声,闺阁中飘出的少女的嬉戏声,竟也给这个充满诗意的小镇平添了几分韵味。江南的热闹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它永远不会急躁,不会让人焦虑。茶馆里茶客的谈笑风生,石桥边妇女的家长里短,都是那么亲切质朴。你听,多美……
闲适而不乏趣味的一天在“欸乃”声中渐渐落下帷幕。家家户户升起了袅袅炊烟。锅碗瓢盆碰撞的乐音共同组成了暮色中的江南人居曲,充满了温馨,充满了爱意。江南女子温婉的呼唤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绊。当碧绿的河水洗尽一身的疲惫,当游子品出了浓郁的水乡神韵,品出了水乡姑娘的温柔多情,他们便再也不舍离开这魂牵梦萦的世外桃源。亲情之声,爱情之曲,你听,多美……
夜深了,当一轮明月将如水的清辉洒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我梦见自己真的成了一条鱼,徜徉在船与船的间隙中,透过清凉的河水,欣赏那隐约于水中的深黛色的轮廓和青石板上千百年来的花纹,潺潺水声入耳,撩起心中那许久未曾开启的恬静,也向我倾诉着江南的秘密。在柔柔的水草中,我等待着明天那让我沉醉的水乡之音再次响起。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我沉醉于江南,沉醉于江南的低吟,沉醉于江南听不倦的往事诉说。置身其中,心中杂念如这流水般静静流去,外面的世界依然喧嚣,而我却能依然保持生命的澄澈。那细雨打在青砖黑瓦上的声音,你听,多美……
你听,多美……
高三(1)?杨乔乔
你听过北国雪花落地的声音。那是轻柔的细碎的花朵正在遍地盛开。
你听过天上脚下妖娆妩媚的歌声。那是曼妙的维族女子正袅袅婷婷地起舞。
你听过姑山寺北唱尽寂寞的钟鸣。那是孤独的僧人手捧梵文虔诚地诵经。
你走过大地山河,来听江南烟雨。
江南烟雨是个温和的女子,不像北方暴雨倾盆的霸蛮与不耐烦,她总喜欢把豆大的雨点吐露成蚕嘴里的细丝,这一吐,便是梅子黄时,绵绵不绝,粉丝着娇嫩的绿水青山,点缀着江南人的纸纱窗。
说是烟雨,因为她是那样朦胧,缥缈而不真实,你想努力地听,却只捕来些碎风,又散落回空气里。是轻烟一样的雨,密密斜织成江南人心中的秘密,还有那些说不尽的梦、理不清的情。
这样,你终于听见了江南烟雨的声音,她向你娓娓道来,在发梢,在脸颊,在手背,在你的无所不在,默默的吟唱。你可以泛舟西湖,也可以漫步灵隐,无论怎样,那都是一种倾听。
烟雨中,三变告别了杨柳之岸,映着晓风残月,离开了心上人。是江南美景刺痛了他离别的情殇,是江南烟雨沾湿了他作诗的手指,他放任孤独,只恨东风无力百花残。你听见了吗,那是江南人特有的细腻,孤独而凄美的声音。
烟雨中,沈园的壁上题诗渗出了百年孤寂的泪。饮一杯黄腾酒,念一句“错、错、错”,陆游与唐婉那刻在墙上的爱情也刻进了江南的性格。没有反抗命运的不公,却让更多人为他们叹息;没有此生彼生的誓言,却更似穿越时空的承诺。你听见了吗,是那烟雨里传来江南的执着与坚定的呼喊。
烟雨中,苏堤旁漫开了新绿,然而物是人非,走在青石板上的已不是当年那个清廉的父母官、绝世大才子。用手抚过莲花光滑的脸庞,空气里弥漫起淡淡的幽香,你想起莲总是清高与孤独的象征,于是悼一句苏轼无情的逝去,感慨他一生的不遇。你听见了吗,烟雨里亦是有个坚强的背影高歌“一朝烟雨任平生”,然后漠看人生起起落落。
淅淅沥沥,她从未停止向你倾诉,无论是肩膀上暖暖的潮湿,还是心里淡淡的忧伤。
一个个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而你听到的不再是达达的马蹄,而是江南烟雨里深藏的天籁之音。
你听,多美……


本题解析:
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因为是“听”而不是“看”,所写有些受限。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某人的话、某书声、某故事、某教诲、某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地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动地人和事是什么?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强烈地震,这是日本有史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地震之后,人们通过广播、视频,见证了灾难的惨烈,更见证了日本人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秩序和冷静。由于灾难不断,日本人对未知世界有着深深的敬畏,有着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而这种敬畏之心和悲观色彩,是日本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的国民心态,这种心态对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有着深切的情感,外化成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一切都必须精益求精,都必须尽到最大的责任。这种民族精神让他们在大灾难面前也能保持尊严,保持从容与理性。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评分建议:将学生作文分为四类:一类卷:50 ~ 60分;二类卷:43 ~ 49分;三类卷:36 ~42分;四类卷:35分以下。以4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语文成绩好些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5分上下,语文成绩一般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2分上下;语文成绩弱些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0分上下。错别字,一字扣一分;标点符号不规范,扣1-3分。
评分参照标准:
?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
字迹难辨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07年1月29日下午,年仅23岁的雅典奥运会100米蛙泳冠军罗雪娟正式宣告退役,一代蛙后就此告别泳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罗雪娟以1分06秒64勇夺100米蛙泳金牌,达到了个人运动生涯的巅峰。本来她被寄予厚望,能够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为中国游泳队完成夺金重任,但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她不能进行大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在生命与荣誉面前,罗雪娟选择了前者,带着遗憾结束了运动生涯!
阅读上面这则材料,从中引出一个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生命与荣誉、取舍、放弃、急流勇退
如:1、金牌,换不了一条生命;比荣誉更重要的是生命;2、放弃是一种智慧;3、学会取舍;4、急流勇退需要勇气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