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22:42:33
1、语言运用题 仔细阅读《相信未来》一文第5、6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欲寄彩笺兼尺素,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3)四围山色中,___________。遍人间烦恼填胸臆,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4)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参考答案:(1)则天地曾不能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望尽天涯路;山长水阔知何处
(3)一鞭残照里;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4)乐以忘忧,不知老人将至云尔
(5)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默写下列古诗文篇章的空缺部分。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
(4)此去经年,___________,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6)落日楼头,___________,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7)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8)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参考答案:(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怒涛卷霜雪?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5)樯橹灰飞烟灭?
(6)断鸿声里?
(7)气吞万里如虎?
(8)却是旧时相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根据课文将所缺诗句填在空白处。
(1)《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成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表明不愿委曲求全这一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有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4)李煜《虞美人》中有一生动比喻内心惆怅的佳句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牧《阿房宫赋》一文最后借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对晚唐当权统治者这样提出警告: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K^S*5U.C#O%M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事事都要讲“和”。[来源:学&科&网]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来源:91考试网ZXXK]
【小题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对事情的看法却不盲目附和;而小人习惯于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不讲求原则,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
本题解析:
【小题1】“事事都要讲‘和’”与下文“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的主张相违背。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