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21:48:53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诗以“尝闻”开篇,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后两句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请结合具体词语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则其负太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2)?,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民生各有所乐兮,?。?(屈原《离骚》)
(4)世间行乐亦如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范仲淹《苏幕遮》)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7分)
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①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小题1:这首词的上阕表现出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作品简析下阕“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二句表现出的意境。(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