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21:35:08
1、写作题 下面一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继续回来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短剑
一个剑客向一位武林高手请教:“你是怎么练就一身绝技的?”
武林高手拿出一把仅有一尺来长?的短剑说:“是这把短剑,成就了我今天的武功。”
剑客大惑不解:“别人的剑都是三尺三寸长,可你的剑只有一尺。用这么短的剑,显然是将自己置于劣势,它怎么反而能成就你的武功呢?”
武林高手说:“正因为在兵器上处于劣势,我才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一旦与别人对阵,我是多么危险。只有练成一流剑法,才能以剑法之长补兵器之短,从而克敌制胜。日久天长我的剑法越练越精,劣势就变成优势了。”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了,我们常常抱怨自己客观条件不如人,而很少反思自己是不是本领技艺不如人。客观条件优越固然不是坏事,但如果过于依仗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的努力,忽视了本领技艺的提高,失败自然在所难免。反之,客观条件不好自然也不是好事,但因为客观条件不好而又有志于在竞争中取胜,你就会时时激励自己,不断磨砺自己,力图“以剑法之长补兵器之短”,这样,临阵交战时,你就会克敌制胜。所以人家常说“自古纨绔少伟男”而“苦难是一笔财富”。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陈作兵的父亲半年前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转移”,无法手术。陈作兵一度束手无策,最后他从科学的角度,理性地尊重父亲的决定:放弃治疗。在他的安排下,父亲回到诸暨老家,不再服药、打针,还亲自下地种菜,只吃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家人也不再提父亲的病情,直到父亲去世……父亲走的时候,很平静,很满足。
陈作兵的行为诠释了孝顺的另一种含义,他父亲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本材料主要讲述陈作兵面对癌症晚期的父亲,选择了从科学的角度,理性地尊重父亲的决定和这种对待生命的态度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构思:
1、从儿子的角度:应该理性的孝顺(正面);孝顺不应在医学面前低头(反面)。
2、从父亲的角度:科学地看待生死;面对生老病死,当顺其自然。
3、从全面的角度:正确认识延续亲人生命与恪守孝道的关系;善待生命的方式不只是打针吃药。
……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应该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请以“错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带有浓厚哲理色彩的话题作文。人的一生总会有许多错过——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也许会错过一场缠绵的爱情。一次误会,也许就错过了一段真挚的友谊。一个小小的疏忽,也许就错过不会再来的机遇。这一次的错过,造成了人生一次次的缺憾,但也磨练了人生,成就了人生一种别样的美丽。其实,每一次错过,都可以演绎成一段精彩的故事,话题可由此生发开去,编故事,写议论文等等。当然,写作时应紧扣话题,将这一次次的错过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和真切感受,这样的作文才大气,才有深度。
一、作文审题立意
切合主题的立意
错过也是一种美。 豁达、积极地看待错过
错过也是一种收获 从错过中汲取经验,不要再错过就行
错过了太阳,还有月亮 错过成就你的另一番人生
有所错过,就会有所成就
符合题意
没有错过,就没有成功 不要错过
抓住人生最主要的东西,不要错过
大谈错过的概念 错过=错失=错误
二、抓住话题最重要的信息
认真分析材料 把握好材料中心
分析提示语,分析文章的侧重点 三者要统一
寻找作文的的命题意图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请阅读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②者也。”(《公冶长》)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③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荀子亦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①已矣乎:算了吧!指孔子恐其再也见不到“能见其过而内自讼”的人而叹息。已,止也。②讼:咎责、忏悔,检讨之意。③食:通“蚀”,指日月亏蚀。
结合上面语段,谈谈你对“自省”在自己人生成长中的理解与认识。
请以“省(xǐng)”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50分)
参考答案:
省
古人多以“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更重要的则是大在“三省吾身”的谦恭和谨慎。古人如此,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到了今天,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三省吾身”的道德修养。
立身不从一步起,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尘脱俗?处世不会退一步,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堂正为人?这需要我们“三省”自己的追求与志向,这需要我们“三省”自己的处事和做人。可是,倘若蚍蜉撼大树的狂妄,倘若蟪蛄不知春秋的无知,即使有再高的志向和理想,也与成功无缘。自立,需要自身的信心和智慧去寻找;自强,需要我们的毅力和反思。
处世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不是左右逢源的奉承,而是我们自省的真诚过程、自省的高尚精神。
一省吾身,知书不可不虚,虚则文理而居;人心不可不实,实则为欲不入。心灵的谦恭,为人的谨慎,才是对抗物欲诱惑的坚实堡垒,才是抵抗物欲侵蚀的不坏金身。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抵得上心灵的纯净和自省吾身的高尚。既然这样,那么你不妨问问自己,我还固守着一方心灵的净土吗?当尘世洗涤之后,心灵还如莲花般洁白无瑕吗?否则就要三思自省以清污、三思自省以退浊。
再省吾身,知孤云出岫,去留无一相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自省需要我们的心空一片宁静,需要我们的情愫一片真诚,道存心底再观世界。表面的光辉与浮华太过刺眼,因为它挡住了真实;夸张的色彩与线条太过喧闹,因为它只折射出炫目的光彩,隐藏了致命的暗伤。那么,我们如何超过尘世的眼睛来重新审度?宁静而后知“致远”,淡泊而后知“明志”,让我们睁开心底那双自省的法眼,从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出发来观察生活,来享受人生。
三省吾身,知情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美景不在阔,而居篷窗竹屋之下,风月亦奢。自省,让我们清空心中的欲念,拾身边哪怕只是微小的幸福与感动;自省,让我们清点心中的渴望,重获身边哪怕只是点滴的欢笑与泪水;自省,让我们打点生活的行装,重整身边哪怕只是丝毫的坚毅与信念,从而在自省后找到心的归属、灵魂的彼岸。
古人三省其身,省一是言行,省二是作为,省三是修养。今天,我们三省吾身,则应自省的是追求、信念、情操。但愿自省之后,我们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本题解析:
自省就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自省即自我反省。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四书集注》)孔子的学生曾子很能力行“自省”这一主张,他经常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即检查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战国时荀子则把“自省”和学习结合起来,作为实现知行统一的一个环节。他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