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7-17 23:10: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 ——印第安人谚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老子《道德经》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 ——洪应明《菜根谭》
以上三句格言,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与联想?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以“由躁入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题前的三句格言,就是要告诫人们要静和为什么要静。第一句强调要静,第二句格言谈静与躁的关系,躁的危害,第三句格言则是谈怎样做才是静。三句格言,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谈,恰构成了一篇议论文的结构。
再来看题目——“由躁入静”。首先要把题目中的两个概念搞清楚。躁,指心灵浮躁、躁动。心灵为外物所累,为物质名利所诱惑而放弃了本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性格的急躁、不耐烦。静,与“躁”相对,指心灵的宁静,归于本性,不为外物所累,不被物质名利诱惑。“静”的表现:不图名、不图利、不图位,追求纯洁、高尚,崇尚奉献、乐于助人,公而忘私、以集体为重。“静”,方能获得成功;“静”,才方能成就人生。
由题目可看出,写文章时,必涉及到两部分内容——躁与静。因此,在写作的教程中就要注意:不能平均用力,或偏向于躁,大写自己或人们如何浮躁;也不能撇开躁去大谈静;文章的重心应是突出由躁入静的过程,写记叙文要体现出由躁入静的过程,写议论文要突出为什么要这一过程。
点评:本次作文题是命题作文。在作文题的前面附了三则格言,分别从三个方面给考生以点拨。从三则格言的具体内容来看,已看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既以此对学生理解题目中相关概念与题目的含义,也从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的范围等方面给予学生以指导和启示。当然,考生也可跳开这三则格言,直接去审题,立意去写作。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还是提倡考生认真阅读考题前的相关材料和提示语,这对我们审题和立意是有很大帮助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
  请以“痕迹”为话题写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著名的杂志之一《生活》的办刊核心是“去看生活;去看世界;去见证伟大的事件;去端详穷人的面孔和伟人的手势;去看奇异的事物——机器、军队、人群、丛林和月亮的影子;去看人的杰作——他的画作、高楼和发现;看墙后的,看房内的;看危险的;看男人爱的女人和孩子们;去看并享受着快感;去看并震撼;去看并领悟。”
  生活中有太多的美丽、精彩、奇异和感动,你所看到的生活恰恰也在丰富充实着你的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久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请以“去看______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在横线内填入一事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感悟。立意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