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22:46:09
1、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成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D.《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深谋远虑,_______________,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3)明道德之广崇,_______________,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5)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单选题 下列有关课文《相信未来》和其作者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作者食指在特定的“文革”时代,目睹了形形色色的人事,他自己不解、迷茫、失望,不断地在痛苦中反思。
B.“相信未来”,就是诗人在反思之后心中确立的信念,表现了诗人的执著与坚定。
C.本诗表现了诗人的思想变化过程,前两节意象灰暗,暗示诗人看不到希望。后面意象开阔,表明诗人经过思想斗争找到了答案。
D.“用孩子的笔体”写出了诗人意念的纯真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4、单选题 下面对文章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脊轩志》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并抒发了人亡物在的身世之感。
B.《长亭送别》中,作者选择秋天富有特征的景物组合意象,与人物的离愁别恨融合在一起,还运用比喻、对偶、叠词等手段,使感情表达含蓄而优雅。但和许多古典诗歌一样,《长亭送别》缺少人物的心理描写。
C.李密在向晋武帝上奏的《陈情表》中,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文章处处有根据,句句是实情,没有空洞之言,没有浮华之语,合情合理,感人之深。
D.《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描写了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莎士比亚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人物独白充满诗意,被公认为描写少男少女爱情的经典,广为传诵。
5、多选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女神》中的长诗《凤凰涅磐》中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敢于毁弃旧我、自我革新的创造精神。
B.《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认为“人生就是一场交易”,这一人生信条将人情视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了他的丑恶灵魂。
C.《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都爱上了美丽淳朴的翠翠,天保通过走马路表达心意,傩送通过走车路表明心迹。天保自知唱歌不敌傩送,于是离开了茶峒,淹死在茨滩。
D.宝玉挨打后,黛玉、宝钗二人态度各异。黛玉送来药丸,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说了半句又忙咽住;宝钗抽抽噎噎地说,“你可都改了吧”。 E.《家》常常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描写人物,人物之间也构成对照,如觉新与觉慧是一个比较,几位女性——梅、鸣凤、瑞珏、琴之间也是一个比较,在比较中突显了人物的性格和全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