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22:35:22
1、写作题 “读诗词随想”命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词脍炙人口,百读不厌。读诗词,可知古鉴今,可畅想未来,可体味情趣哲理,可涵养道德品行;诗词,或许能开启你的心扉,或许能激活你的灵感……
请以“读诗词随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考场佳作1】
吟古诗词断想
怀着几分对行吟诗人的向往,梦想能在古老渡口驻足,轻抚残断的石碑,拂去故纸上的尘埃,去感知遥远的时代;梦想能将精神放牧远方,化为风中草叶、河边顽石,抑或空谷幽兰,而这一切却在博大精深的古诗词中实现。
当苏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吹到我耳中,当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扑到我眼前,当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浸入我鼻中,我心驰神往地被诗词所征服,心里萌发了莫名的信念,身为炎黄子孙,便与诗词签下了亘古不变的契约:受她润泽,对她笃信。
诗词是文字的韵律,奇瑰、精巧、流畅。每句诗、每首词,都是一幅蕴涵着情感、境界、哲理的图画。品诗,就是含英咀华;读词,就是探骊得珠,而人的思想也为诗词之智慧所净化。
“大江东去”是豪情,“晓风残月”是伤怀,“红楼青衫夜读诗”是悠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是萧瑟。但人的感情细腻纷繁,诗词的感情变幻莫测,怎可一言以蔽之。
同样是春天,丘迟说“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李白吟“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柳永却叹“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同样是门,薛宝钗说“珍重芳姿昼掩门”,以示她的大家风范;林黛玉却说“半卷湘帘半掩门”,一派个性的解放;而史湘云提笔便是“神仙昨日降都门”,一丝仙气,一丝风尘,何尝不是她人生态度的写照。
不同的人,口中吟着不同的诗词;不同的态度,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这也许便是中国诗词的精髓所在。
当“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时,手持书卷,心被理智的轻风抚摸,可以清醒地认识自己,思考大地人生,智慧与哲思由此萌发。诗词带给人的不只是感性的冲动,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
诗人词人以俯瞰历史的魅力,把诗词的文化内涵呈现给后人。这些佳句与岁月共存,昭示着沧桑,让后人痛悟民族步履的蹒跚;展现着美丽,让后人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诗页中闪烁着文人的哲思。
诗词,不仅仅是用来读的,还要用心去品味。读着这些文字所区分的是与非、包含的爱与恨,咀嚼着它们所表达的领悟与困顿,我便也初探了厚重的人生,分享了古人律动的青春,叩问了独抒性情的灵魂。诗词让人觉得似有炙热之火要点燃起全部激情,又觉得如同清凉之水柔和地滋养心灵。也许诗人拾起飘忽脑中的遐想、抓住若隐若现的思绪时,并未有意地雕琢粉饰,却在无意中流露了真情,使后人为之怦然心动。而其中丰富的文字底蕴,又不得不使人为之叹服——而非龙的传人,习染中华思想,岂能体会其中之神妙之万一!
大江东去,雄浑一族;小桥流水,婉约一派。滴泉飞瀑,柔波惊涛,如同天上的星星,只是表面的点缀,而深邃的夜幕后还隐含着浩瀚的寰宇,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诗词使燥热的心变得宁静,使贫瘠的心变得丰富,使平庸的人生多姿多彩。何不以三分易安的婉约、三分东坡的豪放、三分老庄的淡泊、一分板桥放浪形骸的心情,循着古人的诗词之路,去诠释生命的韵律。
【批阅意见】
读完这篇散文,首先让人叫绝的是作者的诗词素养,作者选用诗句真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可以看出,作者既重视课文中出现的古诗词,又阅读了不少课外诗词。
“散文如诗”,本文意境幽远,韵味隽永。作者选取了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词的美的境界,引起读者无限遐想。
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像一曲深情的歌,一股清澈的泉。该文注意炼词炼字,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上口。
【考场佳作2】
伤寻觅
常常是,幸福着李清照的幸福,悲苦着李清照的悲苦。?——题记
上天成全,李清照与赵明诚相遇,一段美丽而凄苦的爱情故事由此诞生。
赵明诚的父亲是朝廷重臣,李清照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但是,赵明诚是淡泊功名,鄙视仕途的,这也是李清照敬重他的一个原因。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秉性,共同的爱好。他们可以合二为一,他们共同致力于金石研究,他们还搜集大量的古董名画,常常坐在一起细细品味,共同赏玩。可以说,他们的爱情是万人不可匹及的,那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中的知己,知己中的爱情。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有真正的快乐,才诞生了李清照的千古绝唱《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但是,随着宋朝的衰落,战争频起,这对温文尔雅的夫妻也难逃此劫。他们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走散的丈夫使她牵肠挂肚,失去的幸福使她痛断肝肠。而这一切留下的,只有千年的思念,万年的愁。一年后,赵明诚逝世,李清照一下子从天堂落到了地狱。“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思念的痛苦多么煎熬人!
她想寻回那段生活,她也在不断地寻找,于是留下了凄美的《声声慢》。
不断地寻觅,却去哪里找?天下如此之大,只有一个赵明诚!迫于生计,李清照曾被迫改嫁,但终又散去。毕竟,“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天寒心更寒,当年飞过的大雁今又来,牵起多少回忆。可眼前却是凄风冷雨,满地憔悴的黄花,竟与自己同命相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为一段完美的爱情溢出了今生无语的泪水。
黄昏时分,曾经聚在一起,赏花饮酒。转眼间,天昏地暗,阴雨连绵,天也哭了,地也恸了。满地黄花是相思泪,是伤心雨,是日日夜夜的思念聚到一起,梧桐点滴细雨,雨凄凄,梧桐寂寞,人憔悴。
幸福与凄苦的李清照啊,她拥有了人间最美好的爱情故事,却又承受了最凄惨的牵肠挂肚。而她对赵明诚的无限思念,只好写在《醉花阴》里,《声声慢》中。
但是,没有这样的生活,也就不会有如此绝美的易安之词,我们只好说,是上天安排了这一切,造就了才华横溢、凄美绝伦的李清照。
【批阅意见】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饱含挚情的作文。作者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极力渲染李清照的幸福与悲苦。在对李清照一生的回忆中,巧妙地穿插了她的诗词,二者相得益彰。
本题解析:
作为一个有心人,你可能在生活中会有许多发现,这些发现使你的智慧超越一般人。你的思绪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浮想联翩,在作文时尤其如此。
你可以想像自己背上旅行包,与王维共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与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你可以想像自己听东坡居士高弹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与其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情愫;与他冬令踏雪,印出一路的“雪泥鸿爪”;看他“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还可以想像与易安居士乘舟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听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十四字叠音。
在写法上,你既可叙事,又可议论,还可抒情。只要你张开思维的翅膀,紧紧扣住“读诗词随想”这个话题,就一定会使你的文章具有丰沛的活力,就一定会感动和感染读者。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管理专家在课堂上说:“我们来做个实验。”他拿出一个大广口瓶,然后把一大的堆拳头大的石头,一块一块放进去,问:“瓶子满了吗?”学生齐答“满了!”专家拾来小石子,又一颗一颗塞进瓶内,摇动后,石子一个一个挤进大石头的缝隙处,专家再问:“瓶子满了吗?”学生犹郁了,专家又捡来沙子,倒进瓶中,沙粒流布到石缝里,他再问“满了吗?”全体响亮地回答:“没有!”“很好!”这时,他拿来一罐水倒进瓶内,直到溢满瓶口,专家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麽?”他有说:“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先放进大石头,以后再努力也没办法见将它放进去。你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地位最重要的"大石头"是什麽,请记住,先挑"大石头"优先放进去吧!”
阅读以上材料,练习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最重要的是。。。。。。
“你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地"大石头"是什麽呢?但无论是什麽,请记住,先挑"大石头"优先放进去吧!”这位专家的话可谓一针见血,道破了人生一条恒古不变的真理——做好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事。
人生短暂,去日苦多,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哪些事在我们心灵的天平占的份量更重些呢?这就需要我们炼一副“火眼金睛”,找准对我们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鲁迅先生在他人生路上的明智选择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借鉴:鲁迅先生到日本留学的最初动机是医治病弱的国民肉体,而当他意识到国家贫困落后的根源在于思想的落后,灵魂的麻木时,他毅然选择了学文,用文学来唤醒“沉睡”的人们,激励人们去抗争,他做好了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而对于文坛巨匠钱钟书来说,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潜心做学问,有所成就:文革后,钱老整日闭门自守,什麽地方也不去,终日沉入自己的学问事也,被选入政协委员的钱老总是借口生病逃避各种会议和事务。对钱老来说,一切的名利都如浮云,唯有学问重于黄金,事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大石头”。
同样,新中国的导弹专家们为了研制导弹风餐宿露,刻苦攻关,他们认为,增强军威,国威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而人民警察不怕牺牲,勇斗顽强,是因为他们懂得,保一方平安,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再看那些莘莘学子,他们之所以废寝忘食,埋头勤学,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学习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
我不禁想起自己在求学生涯中一些小片断:多少次,电视上有一台多麽精彩的节目啊,可我清楚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是什麽,我命令自己坐在书桌前,拿出习题。。。。。。
本题解析:
要准确地审题,要经过四关:提炼关,联想关,联系关,表达关。
提炼关。要认真阅读材料,琢麽含义,准确提炼材料主旨,要善于筛选材料中重要信息,特别是那些能够显示材料主旨的关键句,关键词:本则材料中最后三句话当是理解文意的关键,三次提到“大石头”,成了理解文意的关键。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最重要的"大石头"是什麽呢?”思考之后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石头”就是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最重要东西,这样材料的中心不就豁然显现了吗?不就是告诉我们要抓主要矛盾,抓关键之处,抓重要的东西吗?
联想关。要把材料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感受联系起来,找到二者的相似之处,这样不仅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也使作者的思路开阔多了,思维就如汩汩的流水涌动奔腾,可谈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大石头"是自信心,有了自信心,自己就有了进取的动力,就有了腾飞的马达;可谈“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大石头”,有了爱,就有了温暖,有了关怀,有了理解,有了支撑,这个世界便充满了温馨;可谈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石头”,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是生存的保障也是人类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的精神支柱。。。。。。只要结合自身实际,然后再选择联想最佳的方面加以运用。
联系关。联想之后,还需要联系,即联系自身学习生活的实际。没有联想,则思路闭塞,难以使文章内容丰富;没有联系,则文章显的空洞,难以令人信服。要联系切身经历,写出、真情实感。应该注意的是文章中必需有我们自己,不能总是“我们”“我们”,唯独没有自己,必须是“有我”之作。
表达关。选择一种什麽样的表达方式也是文章优劣的一个方面。题目要求很明确,可专用一种表达方式,也可综合运用几种表达方式。近年,高考作文有淡化文体的倾向,也不要在文体上斤斤计较,若题目没有明确要求必须写议论文的,那就最好写成记叙文,这样便于把握。现在这个题目要“谈谈你的看法”,那就只有写成议论文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请以“格”为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开放型题目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什么是幸福?答案当然是人言人殊。君主追求的是君临天下、万民臣服的无上权威,僧侣希望自己能充当神灵在尘世的代言人,哲人愿意舍弃世间的一切财富来换取对真理的掌握,财迷却宁肯牺牲所有的正义来追逐更多的财富。那么,对于你来说,幸福又是怎样的呢?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立意拓展:
A、设问的方式
幸福是什么?
如何得到幸福?
为何少了幸福感?(为何生活条件越好,幸福感越少?)
如何对待(体验)幸福?
B、前后加各类成分,构成各类立意的可能
“幸福在于奉献”,
“幸福要靠我们去努力争取”,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幸福就在于实现自我的价值”,
“幸福就在于发现与创造”。
“用心去感受幸福”。
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C、构思举例:
为何生活条件越好,幸福感越少?
1、列举现象……提出质疑。
2、对幸福的定义:金钱、高楼。达不到,痛苦!
3、达到了,也痛苦;对幸福的要求也高了:注重生活的品位了,注重精神的愉悦了,但因缺乏修养和心境,或者目前的社会还满足不了,空虚和无聊!
3、生活的紧张忙碌,沉重而无尽的压力:没有品味的机会,或者感受不到浓浓的幸福。
4、其实,幸福就在身边,不为外物所役,知足常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伸出你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伸出你的手,温暖你、我、他;伸出你的手,为社会奉献一份爱。伸出你的手,可以让冰封的心融化,让未来充满希望。
请以“伸出你的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带引语的全命题作文。
思路一:励志。主要围绕“伸出你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来立意选材。围绕立意,文章可以记叙事件、讲述故事;也可以议论证明。
思路二:友爱。主要围绕“伸出你的手,温暖你、我、他”来立意选材。这方面的可选素材更为广泛。可以写身边发生的关爱、帮助、爱心、接纳别人的事。也可以围绕主题写成抒情散文。
思路二:关注弱势群体。这是一个比较时髦的话题,促发我们写作激情的素材很多。比如:农民的致富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贫困生问题……我们可以选择这些素材,围绕主题,在“点面结合”的基础上,挖掘深度,写出新意。
本题关键是选材。用一个好故事来诠释好主题,这个故事最忌流于俗套,千万不要将“伸出你的手”简单化到帮人送把伞、扫回地。应有新意,体现时代风貌;应有感人的细节,能打动人心。
点评: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教授认为:今天的孩子更需要心灵的关注。好的作文题对学生来说应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求具有普遍性,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来自生活又立意新颖。高考作文命题讲究“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言下之意是力求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本题在这一点上应该还是做得很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