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7-07-17 22:13: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毕淑敏:我去尼泊尔的时候,和一个尼泊尔小伙子聊天,我觉得他说得很好。他说,中国的
节奏越来越快,中国人到尼泊尔去,一开始很不习惯尼泊尔的慢节奏,慢慢待下来,就觉得这种节奏很舒服,适合人的身体,让人能真正融入大自然。既然好的东西都那么慢,为什么我们不试着慢一些呢?
记者:可有些人会觉得,我如果非常忙碌,做更多的事,把黑夜也利用起来,是在增加生命
的长度;这个也尝试,那个也尝试,是在增加生命的宽度。这不好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请以“冬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主题明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江南的春雪?鲁涛
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子肆无忌惮如同撒盐般脱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侧敲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并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又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一阵汹涌的雪子过后,接踵而来的是芦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稀稀拉拉,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上屋顶上白了一层,宛如覆盖了一丛白毯。树枝上,草坪间,山尖上顶着一串串的小白花,与朦胧的天空灰白相间,很有些中国古代山水画“雪烟俱净,山水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韵味。
雪虽然下得不大,可是整个苍茫的大地比往常宁静了许多。但也不像唐代诗人柳宗元所描绘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样冷静。宁静之中也蕴含着蠕动:漫天的飞雪本身就是一幅时尚的动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时,也一步一步地浇灭了人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还有路上三三两两的车仍在穿梭,与飞雪的纠缠更添大地的娇媚;偶尔还有几个行人匆匆赶路,游离在这寂寥的雪国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可能是跟人们爱美有关,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这幅天然浑成的山水画,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炉旁边,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调侃,享受着雪带来的宁静和悠闲。如果是读书人的话,映雪读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雪除了给人们带来宁静外,还给人们带来极高的兴致和美好的希望。记得《世说新语》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阴》的文章,文章曰:“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在纳闷,何以使这位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晋名士乘兴而行呢?聪明的人一眼就会发现,那就是“雪”惹的“祸”。可见,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品”和“开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笔生花;有了雪,情人就风花雪月;有了雪,农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们老百姓就真高兴!
江南的春雪虽韵味十足,意兴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国的雪,它显得不够刚毅,不够坚强,不够浑厚,娇气、羞涩、短暂也就在所难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见过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那么夸张。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做个比喻的话,我想:北国的雪就好比北方汉子,豪放、洒脱,洋洋洒洒;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娇小、细腻,缠缠绵绵。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地理与气候决定人的精神气质。从南北雪的形态特征来看,孟德斯鸠的理论确实有道理。
春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间却没有停留对雪的眷恋,我不仅眷恋雪的洁白,眷恋雪的晶莹剔透,更眷恋雪的那种不夹带一丝丝杂质的纯正。这让我想起了为人处世,人如果能够像雪一样坦坦荡荡,纯正洁白,世间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类也就可以和谐幸福地生活。而人们常常把雪当做“天使”,当做“棉被”,当做好事情的预兆,也就是因为雪代表了人们内心的追求:自然、纯洁、洒脱。虽然有时候人们达不到洁白无瑕的那种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事物。
这场春雪已经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们心间的希望种子是不会融化的,到了秋天的时候还会丰收。(《散文选刊》2006年第6期)


本题解析:这篇习作是话题作文,要写好话题作文注意:1、紧扣“话题”。“话题”是作文的核心,首先要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紧扣话题应始于审题,更要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2、“拟好题目”写好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才能进行立意、选材,才能确定作文的中心和写作方法等等。话题作文的题目,一定要准确、醒目、生动、新颖、简洁,做到紧扣文章的内容,能揭示文章的中心,对文体亦有所揭示3、“选好文体”是写好话题作文的核心。 4、立意创新,打动读者。
本次习作要求以“冬天”为话题,主题明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构思时要打开思路,可以成写景的散文,写冬天的景色或冬雪等冬天特有的景色;可以写成记叙文,些冬天发生的事;还可以写成其他自己擅长的文体。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有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设置的,不是一条通道,而是一堵墙;
有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设置的,不是一堵墙,而是一条通道。
你认为呢?请根据你理解、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墙因爱而消失
很多时候,国与国之间,家与家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都立着堵墙。有的是实实在在的高墙,有的只是用冷漠筑起的屏障,不过,无论虚实,都足以将人心隔在两个世界。
提到墙,便会想起那篇萦着缕缕愁绪与哀思的《项脊轩志》。曾经是多么温暖的一个大家庭:归有光在书阁中潜心学习,祖母嘘寒问暖,不仅鼓励他要像祖父那样学有所成,为国尽忠,而且催促孙儿多出来走动,否则“大类女郎”,像个女孩似的,憋坏了身体。想必作者写到这儿时,唇边也会泛起淡淡的微笑吧。然而自祖辈逝后,这个家也就渐渐散了,“墙往往而是,”去次厨房,也要七拐八绕。这些墙,不仅断绝了亲戚间的来往,也阻隔了家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望着被分割得破碎的院子,归有光的感慨与悲哀,更与何人说?
有些墙,并非人们想建,但当墙立起来后,原本团结的人心就会逐渐变得对立与分裂。
二战后,为防止德国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世界两大阵营分区占领了德国。那堵将柏林一分为二的墙是德国人民心中永远的伤。一度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德意志民族也被分割,各自被打上了“民主”与“联邦”的标签,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对立。俗话说,打断了骨头也连着筋,两边的人民都惦记着墙那边的血亲。然而,当九十年代,那座象征了屈辱与分裂的柏林墙轰然倒下,盼望已久的团聚终于实现,重逢的亲人却发现了对方眼底里的陌生。那座墙不觉间已驻进了他们的内心,至今,原东德与西德两个地区仍存在严重的生活差异与心理隔膜。
的确,那墙不一定有实体,但它硬是生生地插入人心之间。
还记得那个在圆月下,一片海滩瓜地旁,与“迅哥儿”亲密地像兄弟一般的闰土吗?但当他长大,与昔日的玩伴重逢,一声“老爷”矗起了两人再也无法跨过的高墙。身份地位的差异令闰土退却,也令鲁迅虽不甘却也无可奈何。这座看不见却令两人都撞得生疼的高墙隔离了鲁迅与闰土,也隔离了现世不知多少人。
然而,我依然相信,终有一日,人与人之间的高墙会因为爱而消逝,正如“三八线”的高墙可以被奥运会上同一面国旗下的团结所消融,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也终会消除恨与误会而走到一起!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围绕材料中的中心词——墙,可作以下立意:
1、放开怀抱,拆除心灵之墙,主动与外界沟通,使自己放松心情,远离孤独和寂寞,远离猜忌和恐惧,重新构建人情世界,乐观面对生活。(父母与子女之间、同学朋友之间、恋人之间、夫妻之间、萍水相逢者之间……)?
2、拆除观念之墙,坦诚相待,加强沟通,加强理解,以便增进友谊,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不仅在人与人之间,还可以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之间、宗教派别之间)?
3、于俗世中建起墙,隔绝庸俗,隔绝喧嚣,保护自己的心灵空间,成就高尚的节操。?
4、保留墙的存在,但可以有开窗式的交流,既能保护,也可享受外面的风景,沟通交流。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以“窗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窗口
一片树叶飘进来,落在你的手边,你嗅了嗅。“有点香,是樟树叶吗?春天来了,怎么还会有落叶?”你问,你知道你的窗口外有一棵樟树,然而你却总是找不到窗口。
“其实,樟树是常青的,不过到春天的时候它也会逐渐用新叶替换上一年的老叶子……你站在窗口就能闻到它的气味。”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懂,你的脸上盛满对我的羡慕和崇拜。
“油菜花开了吧,常听到蜂响。听说油菜花是鹅黄色的,我真的好想知道什么是鹅黄色,鹅黄色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满脸虔诚,仿佛想用虔诚来感动上苍。我告诉你:“鹅黄色是那种非常温柔的颜色。你摸摸……”我把你床头那只毛绒绒的小兔放在你手心,“知道了吗?这就是鹅黄色给人的感觉。”我笑了,因为你笑了,你的笑是多么难得。
“你扶我到窗口,我自己找不到,让我看一看外面。”我答应着,其实,你的窗口一直离你很近。我们于是来到窗口,你做出了望的姿态。“窗口外面有什么?”你问。“有油菜花。”“还有呢?”“有天,有云,有蝴蝶。”我不敢说“蓝天”、“白云”、“彩色的蝴蝶”,因为我没有办法向你讲述蓝色是什么样子,白色是什么样子,彩色是什么样子。你显然不满意这种单调的答案,喉咙咕噜一 下,咽回了想说的话,刚才晴朗的脸又暗了下来,你转过身,离开了窗口。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我想到了风铃,铃声里可尽是快乐的音符。于是,我高兴地给你送来一串风铃,把它挂在窗口。我告诉你,这是一串紫色的风铃,紫色是很神秘的色彩,像梦一般。我还对你说,风铃挂在窗口,连接你和窗外的世界,可以让你触摸窗外世界的脉搏,紫色可以装饰你的梦。可是你忽然大哭起来,瘦削的肩膀剧烈地抽动着:“我的梦一片漆黑,全是噩梦!”我落荒而逃,像一个想帮人开窗却终究找不到窗口的孩子。
过了好久,我去看你,我发现你变了,变得比以前快乐多了。你那时正在读一首盲文诗。“我进学校了,我能看书了!”你一脸的灿烂,风铃在窗口摇曳着,徐风拂来,铃音阵阵。你已把童话公主般的长发了梳成利落的马尾。你抿着嘴,递给我一张纸条。“看一看,我从窗口看到了些什么。”我低头阅读:
如果可以/我要变成天空中的一抹云彩/我把风铃挂上窗口/让风铃为你歌唱/如果可以/我要变成蔚蓝大海中的一条小鱼/我把海浪推向沙滩/让沙滩变成诗行/……
我的眼里噙满泪水,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窗口。“真美!”我第一次不是安慰而是羡慕地望着你说,“真的很美,你用心找到了自己的窗口,你从窗口看到景色比许多人用眼睛看到的更多更美。”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富有深意命题作文,可以从不同层面上展开构思。
房屋的窗口。“窗口”指房子的一部分,是连接房子与外面环境的建筑结构,这是实的窗口。开窗、关窗,长久闭窗、久闭突启的感受,每个人都有最真实的感受。因此,实写构思不困难,如可以讲一个高楼窗口对望的故事,可以叙一段乡村阁楼里孤独的望窗经历,可以写一段爱窗口、美化窗口、争窗口的故事,可以写一段窗口边难忘的谈话。等等
社会窗口。窗更能指社会、时代之窗。那么这时的窗口代表的是社会的发展,是时代的进步。如深圳特区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一个家庭的变化,就是一个从贫困到富裕的变化的窗口,网络时代,是社会发展中,打开的一扇最大的信息窗口,正是这个窗口,每时每刻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起来了,让人们能万里之迢互相对话和交流情感,让人们不费力就能从窗口得到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等等。
心灵的窗口。这是更富深意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交流多了,可是从更复杂的层面上看,人们倾心交流的内容少了,好多人善于、有意把自己的心灵闭起来。孤独症正在蔓延。借“窗口”写心灵,可能最易着笔,而且角度、素材更多。
这个话题重在内容的真实、语言上的真情实感,也要防止写大写空。体裁选取上,以叙事、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可是较佳。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每天看完电视以后,我们总是拿着遥控器对着电视机一按,打着哈欠看着画面消失,画面下方小小的电源灯变成红色,就算关电视了。但是我们很少站起身来,多走两步到电视机前面,用手把电源开关关掉,更别说去拔掉插头了,因为怕那一两秒钟的麻烦。根据调查,一台DVD或是VCD,从买来到报废的周期,有百分之九十的电力就浪费在“待命状态”。
我们的生命里,又有多少时间,跟可怜的DVD和VCD一样,耗在什么事都不做的待命状态?是不是我们可以学会拔掉日常生活的插头,让我们不需要像DVD光盘机那样,在待命中消耗百分之九十的精力,而能够永远在最有效率的全开状态和全关状态?让生命的每个片刻都只有一个开关,全关的时候就完全休息,全开的时候就努力前进,不用消耗在等待。这样,你的人生就省了百分之九十的电。
读完上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等待成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种子播进土里,我们要等着它破土而出;严冬冻僵了我们的思绪,我们要等着春风的到来;母亲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我们要等着他慢慢成熟……很多事物都需要在等待中不断地酝酿,一味不切实际的主动,只能是好高鹜远,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美丽需要等待。野草走过寒冬,只为等待被春风再一次唤醒;青松历经风霜,为的是等待明年的春暖花开;蛹化蝴蝶,需要在等待中完成从最丑陋的毛毛虫到美丽的蝴蝶的蜕变;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只为等待一个月阳光下的欢唱……等待中孕育着美丽,等待中酝酿着重生。
生命需要等待。从最初的胚芽长到枝繁叶茂;从最初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从满树的花香到满树的果实……寒来暑往需要等待。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很可爱,但要等待着它慢慢长大;孩子成才固然可喜,但要等待他十年寒窗后的金榜题名……春华秋实也需要等待。
成功需要等待。鸿门宴上刘邦的隐忍是为了等待着自己羽翼丰满一举击溃敌人的时刻;越王勾践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是为了等待报仇雪耻的机会;诸葛孔明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一个匡扶社稷的明主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很多时候成功就是一种等待的过程。
当然,等待不是消极,而是一种蓄势待发;等待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面对。任何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拔苗助长,只能换来禾苗枯死的结局,不等着成熟就忙着收割的庄稼,最后收获的也只会是一把秕谷;生命不等着孕育成熟就忙着出生,也只会使生命过早地凋落。
是啊,生命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等待。等待不是无所事事,等待不是空想其成,等待不是碌碌无为,等待不是不思进取,等待不能患得患失,等待不能好高鹜远,等待不能放弃,等待不能失意。等待要坚定不移,等待要沉着冷静,等待要一份信念,等待要一份真诚。但自耕耘,莫问收获,努力争取,成功就会在那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


本题解析: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本材料由讲述看完电视后不关闭电源开关和不拔掉插头的生活习惯说起,谈到了人生命里有很多时间浪费在待命状态,就是说我们生命中无谓的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
写作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构思:“效率”、“人生”、“节约”、“智慧”、“等待”和“生活的艺术”。
从效率的角度去构思:(1)做事应该提高效率,不能浪费时间及其它,(2)要讲求节约2、从人生和生活的角度去构思:(1)人生要讲求艺术,(2)生活要讲求艺术3.从智慧的角度去构思:(1)生活中要有发现的智慧。(2)人生不可过多等待。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