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21:32:20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统一
(法)雨果
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
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
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俯向大地。
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
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
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
而这朵小花儿,就从残破的墙上,
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
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
“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向他说道。
这首诗可以引起人们多方面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读这首诗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首小诗包含“大与小”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太阳”与“银菊”正是一大一小两个意象。“太阳”的“大”体现在它有广阔的背景,“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是一朵“光芒万丈的鲜花”。“银菊”的“小”体现在它有“野草丛”“残破的墙”这样的生存环境,它只能“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这样的对比,可以看出二者的差距很大,但“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这一惊天动地的心声,写出了“银菊”虽“小”但志向远大,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要重点思考的地方。这“小”蕴含着“大”,“小”只是相对的,“大”也是相对的。“大”与“小”是辩证统一的。思考到这一步就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的一些鲜活素材构思行文。你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写某个小人物做出的大事件。你也可以就生活中的小与大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立意高远的议论文。总之只要言之有物,切合题意就完全可以写一篇上乘的佳作。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题目:有一种?是顺其自然
“自然”所指太丰富了!而对于“顺其自然”,或者赞成,或者反对,或者……你应该有自己最想要说的话。请选择一个最适合的角度,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
有一种境界是顺其自然
佛曰:“无事此静坐,春来草自青。”春天到来,草儿自然生长。它就是那样顺其自然地发生着。顺其自然真的是一种境界。
水在流淌时是不选择道路的,树在风中摇摆时是自在的,它们都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所以它们是快乐的,人难道就不懂吗?当然不是。攀比之心,嫉妒之心,如同两根棍子,在你的心中搅动,这时很难找到心绪的安宁。
一个生活中要面对残酷现实的人,只有有了勇气才能让智慧站出来做出分辨。如果智慧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能力,那么我宁愿在拥有勇气之后再去寻求一颗顺其自然的平静的心态。德国探险家卡斯滕?尼布尔说: “祈求上天赐予我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给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赐予我分辨此两者的智慧。”不可改变的事,就犹如自然——我只需用平静的心去接受,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吧!
孔子曰:“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或许在经历了人生几十年的拼搏,到了不惑或者知天命的时候,才会顺其自然了。因为,也许此时,我们才会把把世俗的一切看的透彻一些,对生活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因此,便有了“与世无争”人念头,也有了豁达、超然的人生境界。
顺其自然,道法自然。万物皆有道,无道就没有万物。人,分生物的和灵魂的两类,是自然中的人,更是社会中的人。生物的人,需要物质。灵魂的人,需要意义。可是大千世界里的人,即是生物又是灵魂的。所以,就需要那追求物质,追求存在的意义。顺其自然,四字过后还有什么?田震在一首叫《顺其自然》的歌中唱道: “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一切都在变。无意之间回首看看,就象一瞬间。曾甘心情愿,付出所有给明天,才忽然明白并非那么简单,就让一切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是可贵的人生哲学,是一种心境,是寻求生命的平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一种洒脱的心态,是一种豁达的生活观,更是一种超然的境界。顺其自然,言之有易,做之不易。时光荏苒,明里暗里皆人生。一个人能真正的做到顺其自然,是怎样的一种超然的境界啊!
本题解析:
自然,可以指大自然;也可以指天然的,非人为的;还可以指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以上种种,都可进入我们的写作视野。
填充标题的词语,只要能畅达圆合即可。如:态度,发展,和谐,美丽,心态,境界,生活,错误,爱……;如果在所填充词语后加“不”也应视为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比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新约》第8页)
请全面理解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话,然后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题目要求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因此要分析耶稣所讲的话可以从哪些角度解读。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字面理解
耶稣告诫门徒,当面临“进窄门还是进宽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选择时,要进“窄门”,走“小路”。因为“宽门”“大路”,进去的人多,却引到灭亡,而“窄门”虽然找着的人少,但却是“引到永生”的门,是正确的选择。
从字面解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角度:
1、正确的选择,精彩的人生。(扣“选择”,“引到永生”)
2、历经磨难,方才大家。或者:不畏艰难困苦,方有美好的未来。(扣“窄门”“小路”,“引到永生”)
3、不走寻常道路,觅得成功门径。(扣“进去的人多”“找着的人少”,“引到永生”)
4、忍受孤独寂寞,享受人生胜境。(扣“窄门”“小路”“人少”,“引到永生”)
(二)名句本意
耶稣告诫门徒,你们的灵魂迷失了方向,灵魂的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归回到上帝那儿。(“到永生”)
要想灵魂“回家”,必须走“正途”——经过上帝所特别预备的门。这道门领人认罪悔改,领人接受赦免之恩,使人与上帝见面。这道门就是信耶稣,跟从主。(“进窄门”)
你们不仅要选择信耶稣,跟从主,还要时时刻刻约束自己,每一件事都出于基督,藉着基督,归于基督。(“路是小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处处甘愿受到限制和拘束,只有持之以恒的人,才能修成正果。(“找着的人也少”)
大多数人无所顾忌,任意放荡,纵情享乐,只专顾自己沿途的娱乐,那行程的结局和路途终点必然是自我败坏,自我毁灭。“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从名句本意我们可以追加以下立意角度:
5、要恪守自己的信仰(扣“要进窄门”)
6、信仰,助人成功(扣“进窄门”“引到永生”)
7、有信仰,才有力量(扣“进窄门”且“走小路”;“门是窄的,路是小的”)
8、拒绝诱惑(接受挑战),方能超越众人(别人:“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自己:“窄门”“小路”“人少”)
9、严以律己,方能修身进德(扣“进窄门”且“走小路”“引到永生”)
10、学会舍弃(战胜自我)乃人生智慧(扣“进窄门”且“走小路”舍弃“宽门、大路”)
11、真理往往在少数的人中间(扣“找着的人少”)
(三)名句的引申义
耶稣告诫门徒的话不仅适合基督徒,也可以给我们的生活、为人、为学、修身养德以启示,从而得出以下立意角度:
1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无限风光在险峰
14、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15、有付出才有回报
16、逆境出人才
17、吃大苦者方成大器
18、直面困难和挫折方为智者
(四)名句的辩证思考
名言之所以“名”,还在于能引发人的多重思考,甚至反向思考,如同人们质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也可以对这句名言进行个性化解读,如:
(1)、明辨“窄门”“宽门”,赢得美好人生 (宽门,也许看上去,充满希望与美好,充满诱惑,可是你一旦走入,路会越来越窄,人生也会不断向下,生命之光也会变得黯淡。窄门,看上去充满未知与风险,一路上有着让人感觉到强烈不适的碰撞,窄门后的这条路,却是一条引领你向上的路,让你看见内心那个天使的路,痛苦过后有绚丽的烟火,黑暗过后有黎明的曙光,伤害过后有美妙的花香。)
(2)、“宽门”“大路”也有风景(追求人生大境界的人值得敬仰,但这并不妨碍普通世俗大众的生存追求,普通世俗人的一种生存追求可能就是一种物化的追求,一种小资幸福的追求,一种平安稳定平常无为的追求,甚至是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式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普遍的、是平常的、是普通化的。也许,我们由此可以称这种追求方式为一种普遍的“宽门”。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就确定或评价别人的这样一种追求或一种“宽门”是低俗的是没有内涵的。)
(3)、不同的“门”,别样的精彩(哲学家之所以为哲学家是因为他选择的追求之路是属于他自我个性化的道路,也许在此可以称之为《圣经》所言的“窄门”,门之所以为“窄”是因为这样一种追求是异化的,是少数的,是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的,是带有深度精神性的。当然,在这样一种追求中付出的同样是异于世俗人的一种磨难或汗水。但,我们就由此能判断这所谓的“窄门”就比世俗的“宽门”高尚么?“窄门”与“宽门”只是社会存在的多种方式中的两种形式而已,这就像当阳光照耀在诗意的大地上时,天空的影像下存在着多彩的影子一样,它只是社会与生活的一部乐章,而且是一部具有无限延长尾音的宏大乐章。“门”不光有“窄门”与“宽门”还有形形色色的“门”,因为“门”的多彩才具有了社会的丰富与人之所以为人的理由。)
(4)、做将“小路”走成“大路”的先行者(“小路”“大路”可作多方面的比喻和联想。可以写实的路,但更多的是虚的。“小路”“大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小路”“大路”还可引申表面“大”而实质“小”,反之亦然,因此要透过表面抓住实质;还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构思,因为“小路”“大路”是相对而言的。比如,鲁迅到南京学洋务,在当时认为是没有出息的,是“小路”,但鲁迅走出了“大路”;又比如,在当时学医就是“大路”,但鲁迅弃医从文,又选择了“小路”,而这“小路”却使鲁迅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点评:材料作文因为其材料细节的复杂性、材料内涵的丰富性、材料思想的可辩性、材料倾向的模糊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的多样性。一则优秀的材料作文题,往往会包含较多的思维向度和写作角度,但多角度中往往有一些角度难免牵强附会,有一些角度也只能“基本符合题意”或“符合题意”,只有从那些最佳角度立意才能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也就能“切合题意”。在考场上,我们如果能找到立意的最佳角度,那当然是“幸运”;倘若没有找到那个“最佳角度”,那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角度,做到“符合题意”;切不可只见片言只语,妄顾正误与否,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仓促“百步穿杨”,方向南辕北辙,结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些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学会分析材料。首先,材料包含的思想内容既有主要的,又有次要的,中心的现存状态既有外显的,又有隐含的。其次,材料中往往或隐或现地包含着命题者的写作倾向或意图,有的蕴含在关键语句中,有的蕴含在阐述评议中。因此,我们在剖析材料时,一是要分析材料的整体含意,二是要分析材料的关键细节,三是要分析材料的倾向意图,四要是分析材料的写作指向。要强调的是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不能停留于材料的表面,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要深入材料,分析材料寓意,挖掘出蕴含于其中的哲理,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如果是多则材料组合的材料作文题,则务必找到各材料间的共同点或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希望是灾难后的曙光,有人说希望是心灵愿望的投射。有人说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希望人就会枯萎。也有人说希望是晚上的月牙,把黑暗的小巷照亮。总之,人不能没有希望。
请结合材料,以“希望”为话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作文可叙可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阅读材料,提炼观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行文:
1.希望是灾难后的曙光2.希望是心灵愿望的投射3.希望是生命的源泉1.希望是人生的明灯。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
基础
等级?
内容
20
一 等
20-17分
二 等
16-12分
三 等
11-7分
四 等
6-0分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畅?
字体较工整
大致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
20分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新
?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新
?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精彩
略显个性
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桥。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涧底。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必须攀附了,路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呢?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那么过桥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