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20:58:19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
林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②。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②葑上田:古代的一种水田,状如木格。
(1)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诗人“望”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阴森森的树丛中隐约露出几所古寺,山下散落着宛如棋盘的水田,天空中偶尔掠过一只小鸟,夕阳西下,炊烟里也带着丝丝寒意。
(2)诗人留连忘返、依依不舍,决定等待冬日雪花漫天时,再来观赏这与其庐舍相近的佛门圣地。抒发了诗人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情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南海旅次?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小题1: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3分)
小题2:请赏析尾联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清晨城头上号角吹响,寒霜消散;城外渐渐消退的潮水中茁漾着月影。营造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小题1: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色。第三联主要写景,通过城头霜尽可知是边外,而郭则是指外城。霜尽则是指早上,月影与霜给人以悲凉的感觉。答题时要结合诗句中重要的字句,绘其景,描其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答题思路为指出尾联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8——19题。(共6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小题1:请简要说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对比。(1)昔年与今年的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2)情景对比:欢乐之景与冷清之景对比。(3)情感对比,乐情与哀情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昔之欢快,今之愁苦。(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6分)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小题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小题2】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小题2】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首句以“万笏”“琼瑶”分别来形容天山山峰和积雪,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一般性作用为生动形象,故首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了天山山多、积雪优美的景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了解写作背景及诗歌注释的基础上,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分析,前两句中“寂寥”一词表现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感;“相对笑”“难消”可体会出诗人深处逆境的无奈,此时被遣戍的心情自然充满了对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汴河亭
唐朝·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注:①迷楼:炀帝晚年尤沉迷女色,浙人项升为造迷楼。②景阳楼:陈后主是南朝陈的末代皇帝,他不理政事,沉湎淫乐,专宠贵妃张丽华,在宫中建景阳楼。
1.请结合诗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章显其志”是本诗的重要特色,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这首诗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②记叙主要体现在前四句,第一句交代了隋炀帝东游的时间、地点,第二句承接上句,写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先将那从昆仑山流下来的黄河水分引凿渠,修了一条运河;三、四句写运河一修成,“百二禁兵”即皇帝卫兵就跟着皇帝辞别了宫庭,“三千宫女”也伴随着皇帝下到龙舟。描写主要表现在五、六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东游途中鼓声震天,旌旗如林的景象。议论抒情主要体现在七、八句上,点明了诗文主旨。(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2.诗的前三联基本上是冷静客观地写景叙事,单看这三联几乎看不出作者的倾向所在。最后一联,“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才忽然笔锋一转,把对事件的评判,写诗的旨意,一下子袒露了出来。对隋炀帝游荡荒淫导致亡国进行了嘲讽,借古讽今,批判了晚唐政治腐败、统治者生活奢靡的现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