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子曰:“君子喻于义,?【名句名篇默写】

时间:2017-04-04 14:23: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小题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1分)
孔子:                                             &# 160;   
韩非子:                                               
【小题2】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小题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1分)
孔子:                                                 
韩非子:                                               
【小题2】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重义轻利 重利轻义
【小题1】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韩非子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以上“析”) “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各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以利害义和以“义”害利。(以上“评”)(分析2分,评论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题目设置单纯,难度也较低,很明显,孔子把君子和“义”放在一起,把“利”和小人放在一起,重义轻利十分清楚;而韩非子则从“趋利”的角度谈人的行为,得出重利轻义的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观点的能力
【小题1】试题分析:对不同观点评价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严密性的一个手段,不同的观点一定是站在某一个角度产生的,因而,在评价的时候,我们既要站在原来观点的角度审视其合理性,又要从另外角度思考其弊端或者局限性。这是观点 评价的核心所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观点的辨析好评价能力
点评:题目难度较大,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评价,学生只要平时有过训练经历,应该比较好解决。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说(先师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缺乏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接受。”
医生善于吮吸人的伤口,嘴里含着人的血液,并不是因为有骨肉亲情,是为利益所驱使。因此造车的人制造车,就希望人们富有、地位尊贵;木工制造棺材,就希望人们早夭、死亡。(这)并不是因为造车的人仁爱而木工邪恶。


本题所属考点:【名句名篇默写】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After dinner sit awhile; after supper walk a mile. 午餐后稍坐片刻,晚餐后步行一里。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