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先成后面的题目。(8分)春日杨万里<【古代诗歌鉴赏】

时间:2017-03-15 03:10: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先成后面的题目。(8分)
春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小题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4分)
【小题2】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4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先成后面的题 目。(8分)
春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小题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4分)
【小题2】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随”字写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将满目春意尽情写出;同时表现了诗人愉悦、自得之情。“着”字写斜阳照山树,既表现了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
【小题2】天空高远,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是为静景;犬吠声洪亮,人行半山中,是为动景;既表现了春意盎然,又表现了人行之精神倍增。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随”“着”在句中的意思;②看“随”“着”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随”“着”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句中的关键词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先指出动静两方面在诗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再指出其表达效果。例如,对山、夕阳的描写为静态描写,“犬吠”“人行”自然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表达效果可从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和表现人物的精神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困难】



If you want your dreams to come true, don't sleep. 要想梦成真,少睡多用心.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