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龙潭夜坐王守?【古代诗歌鉴赏】

时间:2017-03-15 03:00:4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
【小题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91exam .or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任选两种艺术手法对本诗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 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
【小题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任选两种艺术手法对本诗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答案:
【小题1】诗中前三联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1分)着意描写山中月夜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
【小题2】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偏与”赋予“松风”人的动作情感,形象生动。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手法各1分,分析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龙潭夜坐》是明朝中期诗人王守仁的诗作。诗前三联写野外之景,多清凄,表现作者不得志的心境,也反映当时时政的萧条不如意,最后一联的无限情则表现作者的积极态势。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God help the poor, for the rich can help themselves. 愿上帝帮助穷人,因为富人无需帮助。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