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中夜起望西园值月?【古代诗歌鉴赏】

时间:2017-03-15 02:58: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小题1】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的落脚点在“寂寞”二字上,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4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小题1】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有人说,这首诗的落脚点在“寂寞”二字上,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①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②作者夜中不能寐,起望西园。远处传来的泉水声,还有那一时的鸟儿喧哗声,打破了这沉寂的夜晚(1分)。作者以动写静,反衬出这中夜的寂静(1分)。从而表达出作者当时谪居僻远之地的孤独、愁苦、无人理解之情(1分)。
【小题2】①同意(1分)。②诗人用“露”、“月”、“泉”、“鸟”这一组意象营造出凄清、冷寞的意境(1分)。诗人在中夜时分起望西园,寒月下的夜景使诗人触景生情,一种谪居偏僻之地的孤独之情袭上心头(2分)。(允许有不同的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知识,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颈联“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响”“喧”以泉水的响声和山林鸟鸣声来表现夜的宁静,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着注释及写作背景,从环境描写渲染的氛围角度来体会。由注释“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可知,应从诗人的愁苦、孤独等角度作答;从环境描写的角度,作者以动写静,反衬出这中夜的寂静与偏僻,自然表现出了作者不被人理解的苦闷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实际上是一道炼字的题,解答此题,应该抓住“寂寞”一词所表现出的意境,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分析诗人“寂寞”之情。这首诗歌运用“露”、“月” 、“泉”、“鸟”等一系列的意象来渲染寂静、凄清的氛围,自然是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A painter leaves his emotions behind him for his posterity to share. 画家把自己的感情留下来,与后人共享。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