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题扬州禅智寺①杜牧<【古代诗歌鉴赏】

时间:2017-03-13 14:28:2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题扬州禅智寺①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疾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小题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写景的特点。(4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4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题扬州禅智寺①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①唐文宗开成二年,杜牧的弟弟患眼疾寄居扬州禅智寺。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小题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写景的特点。(4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 ①以动衬静。(1分)“雨过一蝉躁”,是说秋雨过后,蝉的叫声嘶哑而聒噪,用“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幽静。(1分)②从视觉角度(或视听结合)写景。(1分)“飘萧松桂秋”是指诗人看到在风中摇摆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青苔满阶砌”是说诗人看到寺中的台阶上长满青苔,“满”字写出了青苔之多之厚,暗示了寺内的空寂人稀。(1分)
【小题2】解尾联用了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的手法。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2分)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有多种,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小题2】尾联以乐衬哀,表现诗人的孤凄落寞:“竹西路”,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一段路,这里代指扬州;“歌吹”,歌声和乐声。夜幕降临,晚风送来喧闹的歌乐声,身外不远处,就是“十里春风”、市井繁华的扬州啊!想当年,自己曾在这里放浪形骸、意气诗酒、“赢得青楼薄幸名”。 可如今,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独坐凄凉。个中滋味,谁能体会呢?以歌乐之乐反衬孤凄之哀,“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落寞伤感油然而生。华年渐逝的感慨、仕途失意的郁愤、国势江河日下的忧戚……齐上心头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诚实为上策.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