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6 05:31:44
1、写作题 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第一’和‘第二’的问题”。
同学们都看着老师,一时不明白老师的意图。老师就问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大家哄堂大笑,大声回答道:“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于是老师又接着说道:“同学们,‘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你们都只记住了第一高峰,而不知道第二高峰呢?你们记住了第一高峰,该不该就忽略第二高峰呢?”听了老师的话,同学陷入了沉思。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2、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 3、文体限制:写议论文; 4、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童话,按要求作文。
有两只兔子--小白兔和小黑兔,小白兔的生活观念很简单很实际:守住萝卜,天长地久。基于此,她每天都忙忙碌碌,播种、收获、储存,单纯而快乐。小黑兔却并不如此,她的精力不是放在种植萝卜上,而是每天早出晚归,去品尝林间各种各样美味的野草,累了就在花丛间美美地睡上一觉。
冬天来了,小白兔看着家里储存的满满一仓萝卜,便无比欣慰--自己的日子虽然平淡,却在冬天守
住了萝卜。小黑兔无法找到食物,只能以一些难吃的枯叶草根充饥。而小黑兔并不懊丧,照样乐呵呵的:虽然我放弃了萝卜,但尝到了小白兔一辈子也无法尝到的“美味”食物。
白兔与黑兔,对应着生活中的两类人;“守住萝卜”和“放弃萝”,代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对于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我们在生活中该“守住萝卜”,还是该“放弃萝卜”?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辛。
参考答案:
何种人生
前几天,偶然在一大堆CD和磁带里翻到了一盘录音带--是我很小的时候好玩录下来的。放出来一听,居然是大人们在问我的理想。那个幼稚的声音毫无顾忌地描绘着她的“宏伟蓝图”,而一旁的我不由瞠目结舌地倒了一遍又一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怎会是我?(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引入正题。)
是啊,不知从何时起,我忘却了儿时的梦想:那时的我说我要成为一名画家,而现在面对着白纸却只反应得出xyz;那时的我说要周游世界,而现在的我却盘算着要花多长时间做完试卷……(不甘平庸的“梦想”与如今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我惊愕地发现,随着一天天地长大,我竟变得越加实际,原本的梦想竟与不切实际划定了等号。
曾经羡慕庄子,无所顾忌地穿行于天地山水,尽管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现在,我竟对这种生活态度逐渐否定。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愈加明白了金钱与地位的重要,我开始意识到这样的人被当今社会接受的不可能性。我知道我惟一的出路便是读好书,上好学,庄子式的人物,注定只能游走于社会的边缘,我当不起。(文因实话实说而感人。)
曾经崇拜玛丽?居里,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毅然剪去美丽的秀发,投身于浩瀚的知识海洋,尽管长年的辛劳为她的双鬓镀上了银霜,射线无情地侵蚀了她的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却愈加对这种人生产生畏惧:我不敢想象,若是心血的倾注都归结为徒劳,那我的人生岂不白白浪费?毕竟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那些与真理擦肩而过的科学家,那些艰辛一生却一事无成的当年的有志青年……我写不出他们的名字,而恰恰也就是这一点,成了他们生命最大的悲哀。这样的赌,我输不起。
我常听明星们说,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平凡人;我常听过来人说,平淡是真。或许,当看过了一切红尘嘈杂,也就会觉得生活不过就是如此:每天忙忙碌碌,播种,收获,抑或是失去。当疲惫了一生,闯荡了一生,回头看看,竟忽视了沿途的风景,擦身而过的路人,会后悔吗?(“当疲惫了一生……”一句,表意似不够明晰。)
但我仍旧不能下定论,究竟该选择哪种人生。有时看着两鬓斑白的外婆烧饭、洗碗,竟也无来由地生起一种悲哀--难道我也会如此?这时的我,又会有一些不甘。
何种人生?这确实是一个困难的命题。既然现在的我已与10年前的我截然不同,那么,我的答案一定还会有所改变。只是无论如何,希望到我终老的时候,不会后悔当时的选择--尽管,这很困难。(对于选择“何种人生”并未给出答案,因为“这确实是一个困难的命题”。)
评点
“诗言志”,“我手写我心”,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作文训练追求的根本目标,更是新一轮课改的方向。好的作文,理应写出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何种人生》一文,真诚地展开自我剖析,诠释了面对不同人生态度(或者说生活方式)的两难选择,折射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全文“我”字当先,化虚为实,结构严谨,语言凝练,基本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本题解析:
思路点拨
本题参考立意:一、“小白兔”“守住萝卜”--在平实的生活中守住平淡,容易满足,这样的人往往铅华洗尽,只注重生命的厚实和平淡,就像一只背负厚壳的蜗牛,永远在地平线上爬行,在厚实与平淡中开采生活,给生命拔节。二、“小黑免”“放弃萝卜”--在单调生活中不满足现状,这种热烈的人,永远都在追求不枉活一生的乐趣,勇于冒险尝试,哪怕因为尝试而面临暂时的生存危机,也在所不惜。三、这两种人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短处。其实,生活中还是存在“第三只兔子”的。这种人面对生活灵活机动:当平实的时候,他们会沉下心来呆在园子里种好每一棵萝卜;当他们热烈的时候,又会把握好每一个契机“拾级而上”,去观赏“无限风光”;当他们有一天退出舞台、归隐平凡,又会守护好每一个黄昏。我们姑且称之为“小灰兔”吧。“外儒内道”的苏东坡,不就是这样的人吗?
上面几种观点,考生无论肯定哪一种,否定哪一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作文材料:
材料一:2009年,曹操墓突然在河南安阳惊天破土,安阳市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切实做好曹操高陵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迅即引发全球媒体关注。今年5月,曹操族子曹休之墓在河南洛阳破土而出,这也是曹氏宗族在亳州之外的重要陵墓遗址,进一步扩展了曹氏宗族的分布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曹操是安徽人”的说法。
亳州74岁的民间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李绍义说,亳州是曹操的家乡,“按照习俗,一个家族的人在去世之后,往往是要葬在一起的,而且大多会按照携子抱孙的顺序来建造墓地。曹操祖父的墓在亳州城南,他的墓北边,按照携子抱孙的顺序,曹操的父亲曹嵩墓就是葬在曹腾墓的北边。而在他的墓的西南面,有个大墓叫观音山,按照携子抱孙的顺序,那个就应该是曹操墓。”
2009年8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12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永城举行。部分与会历史学者认为,曹操和华佗的家乡原来确属谯郡(安徽亳州)管辖,但按照现今的行政区域划分,两人的家乡已经被划在河南省境内。永城市汉文化研究会某副会长更是放言,曹操出生在永城,而在亳州置下房产。安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某位安徽籍学者也承认“曹操和华佗的故里今属河南”这个观点很新颖。河南永城利用秦汉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平台,放出“曹操故里在河南永城”的信号。亳州顿遭诛心之论,永城的城市知名度一夜之间叫响了海内外华人世界。
材料二:据《新民晚报》报道,由上海现代人剧社推出的《Q版辣妹打面缸》改编自传统小戏《打面缸》。“Q版”融入了眼下流行的文化现象并进行嘲讽。县衙包公乃“内衣裁缝”出身,花银子买了个官做,脖子里挂根皮尺。
遇到麻烦事,一身红袍的包公就手执皮尺两头绕着自己的脖子做吊死状,以逃避矛盾。话剧中,包公垂涎于“新编时调大赛”冠军“辣妹”周腊梅,分管娱乐的王书吏和掌管军火的四爷也瞄上了“辣妹”。包公将“辣妹”判与衙役张才为妻,后反悔,派遣张才赴山东公干,以便“参与竞争”。有天晚上,包公、四爷和王书吏不约而同来到腊梅家。三人分藏于灶台边、面缸里和床底下,张才揪出三人,勒索银子。
要求:针对上述两则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文化犹如血脉流淌于一代代国人的心中。尊重文化,传承文化是一代代国人应有责任。但现在调侃文化之行大行其道,在放松心情,娱乐国民的同时,也要给予文化应有的尊重。
立意:
1、 两则材料核心是文化,故以文化为话题。
2、 针对第一则材料,文化环保为核心。
3、 针对第一则材料,文化遗产与经济建设关系为核心。
4、 针对第二则材料,经典文化与通俗文化为核心。
5、 针对第二则材料,敬畏经典文化为核心。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台湾作家林清玄当年做记者时,曾经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第一次被捉到。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
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大老板了!有一次邂逅,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作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 回头想想,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的有分析的欣赏和企盼,恐怕也就不会有他今天的事业和成就。
?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7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已经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