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五)

时间:2017-02-11 00:52: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一头老驴,掉到一个深深的陷阱里,根本爬不上来。每天还不断有人往陷阱里倒垃圾。开始,老驴抱怨自己真倒霉,死也不能死得舒服点,可是有一天,他决定改变他的人生态度(更确切点说是驴生态度):每天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并从垃圾中找残羹来维持自己的生命。终于有一天,他重新回到了地面上。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命运与老驴的遭遇相似,虽然有太多的不如意,但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人生没有失败,不过从头再来。  
  请以“态度与命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请以“雨后,生命依然绚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3)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
(4)不低于800字??(5)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称和人名。


参考答案:
雨后,生命依然绚烂!
风华雪月,春秋往返。驻立


本题解析:命题作文“雨后,生命依然绚烂!”可以转换为谈坚强、谈意志、谈成功之类的作文。注意题目本身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短语,写作时可以在画面美、语言美、结构美、行文美等方面钻研一下。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堆木材或煤块,又冷又硬,但如给它们一点火种,木柴、煤炭就会生热发光,产生力量。
生活中,有的人既是燃料,又是火种,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而有的人却不然,他们仅仅是燃料,有发光发热的可能,但需要火种把他们点燃。
对这一段话,你有何理解?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火种”的寓意。着重点关注和思考“而有的人却不然……但需要火种把他们点燃”的话。显然,让人从静态的等待,变为动态的追求;从平庸打发日子到对事业充满热情,渴望的就是“火种”。这火种,可以是信念,可以是领悟。立意:1.确立中心论点:对于自身缺少燃烧力量的人们来说,他们需要寻找火种来把自己引燃。在这里“火种”是改变自己,成就辉煌的必须。2.寻找“火种”是由平庸转向对绚丽的追求,渴望“火种”是由被动的静态等待转向对事业、对人生价值高度的企盼。3.反之,懒于寻找火种,他就永远只是一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一位记者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那些低着头走路,看见我时似乎有点害怕的人,是最好下手的对象。”那个头目说。
“据说,你多次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抢劫,难道你不怕吗?”
“怕?再多的人,如果都是看客,你会怕吗?”
“如果有人出来制止,你会怕吗?”
“这就要看他敢不敢抬起头来同我说话。”
其实,人们不只是面对盗贼和歹徒时存在“抬头”与“低头”的选择,面对人生、社会和世界,同样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选择。
请以“抬头与低头”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本文是“抬头”与“低头”,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所以要求学生必须将二者的关系阐释清楚,不能只写一个方面。联系社会现实,个人生活,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抬头是坚持正义、抵制邪恶的正气,低头是事不关已、明哲保身的冷漠”;“抬头是困难、挫折前的坚韧,低头是命运考验时的屈服”;“抬头是身残志坚的顽强,低头是任命运摆布的懦弱”;“抬头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时爱国者挺起的脊梁,低头是卑躬屈膝、丧失气节的卖国者的媚态”;“抬头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狂傲与浮躁,低头是谦虚内敛、沉稳踏实的姿态和作风”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光有时是有质量、有重量的,有湿度、有温度的,有能量、有热量的。你还记得你体验到的各样的眼光吗?温暖的、严肃的、沉思的、焦灼的、顿悟的、澄明的、幸福的、狂喜的、悲悯的……也许,你还感受过自己的眼光。那么你对眼光究竟有何感受?
请以“眼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题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既可以写具体的眼光,也可以写“眼光“的隐含义——诸如眼界、胸襟、境界、思考的深度、人生的智慧等。对文题“眼光”可作出如下三个层次的解读:第一层是“眼光”所触及到的人、事、景、物;第二层是“眼光”中所传递的情愫;第三层是“眼光”中所承载的意蕴,所展示的胸怀、境界。这三个层面是逐层深入的,作者对其理解的深度直接决定着本文立意的高度。不仅如此,“眼光”的方向也呈现出如下三个维度:一是自己观察外部世界的眼光,二是外界观察自己的眼光,三是自己与外界双向交流的眼光。不同的方向折射出观察者洞察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