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2-07 19:47: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60分)
初夏的清风吹过,
那时花开了,
你走过我的窗前,
飘来阵阵清香。
连蝴蝶也驻足了,
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
如今的思绪,
只为了那时花开。
阅读上面一首小诗,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那时花开
百花竞放,香飘四野,芬芳馥郁,沁人心


本题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那时花开”是一个意象,但包含着一定的哲理意义。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明确设定“花”的含义,并准确把握“花开”的条件。“花”可以设定为一个特定的事物,它可以是抽象或具体的事物,诸如“心愿”“风气”“理想”“道德风尚”等等;“花开”即为该事物最终实现的最好的一种结果,“那时花开”中的“那时”应该理解为“花开”的条件具备之“时”。
写作者可以通过记叙、抒情或议论,展示、显示或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映出条件与结果的特定关系。文学素养好的写作者可以优先选择写文学色彩较强的散文或诗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请以《温暖心灵》为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温暖心灵
我才出生不够十天,眼睛还没来得及睁开


本题解析:
①盘点生活仓库中“温暖心灵”的人和事。这种盘点可以是自己生活体验中所积累的,也可以是自己阅读中所积累的。对于前者,适合写出感人至深的记叙类文章,对于后者,可以写出感人的议论类文章。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温暖心灵”的故事,而是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及提炼。当我们收集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便可以加以比较,择其新颖者作为写作素材。
②采用对比法,写出一个变化。可以从不“温暖心灵”写起,经过暗示、伏笔与铺垫,写出情感的转变,从而将事情写得摇曳生姿,这样文章内形成对比,情感波澜起伏,又收到了“文似看山不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一位妇女在购物中心闲逛时,看到一家新花店开张的海报。她走进那家花店后,看不到花瓶,也看不到任何鲜花,店里只有上帝本人站在柜台后面。
“你想要什么都可以提出来。”上帝说。
“我想要幸福,我想要安宁、金钱、被人理解的能力,我想死后能够上天堂,而且我也想让我的朋友们都能得到这一切。”
上帝从他身后的架子上取下几个罐子,打开盖子,从中取出一些颗粒状的东西,将它们递给那位妇女。
“你把这些种子拿走,”上帝说,“把它们拿去种,因为我们这里不出售成果。”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学者许衡,行路时,口渴难忍。路遇梨树,众人皆围而摘梨,唯许衡不为所动。人问之,曰:"此非吾梨,岂能乱摘?"人以其迂腐,讥之:"乱世梨无主。"衡正色曰:"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元史》)
阅读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精神家园的美与丑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次,求


本题解析:1.理解“主”之含义:这里的“主”不仅仅是表面性的某种“主张”、“见解”,更应是由此而挖掘出的支撑起这种主张或见解的“东西”(给心灵做主的“东西”)。这种“东西”便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准则,信仰、追求……
2.把握“主”之内容:该话题内容贴近人的精神生活实际,所及属于人的“立身行事”范畴。人靠什么行走于世呢?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都难以回避。许衡一句“我心有主”,道出的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困境之下不妄为,诱惑面前不妄取。因此,凡是涉及人生处世的信仰、原则、标准等均属“主”之范畴。
"我心有主",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敬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有敬重,有畏惧”。由此看来,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我们的人生底线。如果人生没有这么一条底线,真的无法想象这个世界将会呈现出一种什么状态。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的间隙可曾自问过:在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否还有让我们感到敬畏的事物?
请根据自己的感受以“敬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