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7 18:00:34
1、其他题 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封狼居胥,赢得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语句是文中对几个人物的眼睛的描写,与人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1)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3)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4)两弯似蹙非蹙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A.贾宝玉 王熙凤 贾惜春 林黛玉
B.林黛玉 王熙凤 贾探春 贾宝玉
C.王熙凤 林黛玉 贾宝玉 贾惜春
D.贾宝玉 王熙凤 贾探春 林黛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弟子,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小题1】“谨而信”的“谨”字, 从“言”,杨伯峻注云: “‘寡言’叫做谨。” 请结合杨伯峻的注释,说说以上内容表现了孔子如何看待“言”与“仁”的关系?(2分)
【小题2】你是否赞同孔子对“雍”的辩解?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孔子认为,“谨言”是“仁”的必修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孔子表述“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先强调了“谨”然后才是“亲仁”可知谨言才能仁;根据“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的“憎”的意思,可知认为言多有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态度,就句段内涵来说,只能选赞同。阐述到理由时一定要和现时相联系,注意经典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意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黛玉见风吹残红飘落满地,不禁勾起身世飘零的孤独伤感,遂惜花而葬。这反映了黛玉因对宝玉一往情深而不为宝玉理解的苦恼。
B.《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在纪念双十节时大发感慨:“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这表达了鲁迅先生对辛亥革命的深刻反思。
C.《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家庭内的专制、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欧也妮的倾心相爱和查理背信弃义,三条线索相互交织。
D.《家》中的觉民面对家族的婚姻安排,在反对无效后逃婚,最后迫使高老太爷在临死前作出让步。这说明他讲究反抗策略,更重视行动后的效果。
E.《老人与海》中老人看到星鲨时,像“一个人感到钉子穿过他的双手钉进木头里而不由自主发出的喊叫声”,极富象征意味,暗示其具有基督精神。
参考答案:【答案】A E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A.黛玉葬花并非因对宝玉一往情深;E.暗示基督精神的死亡,表达了对现实的悲观情绪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简答题。
《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方面,曹操礼贤下士,不计前嫌,虚心求教;另一方面,曹操步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