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9 05:35:45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不可能无限地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无限地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感想?
请以“生命的宽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
本题解析:参考2010年高考评分标准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北极考察队队长贝德要求每个队员坚持记日记,日记以描写阳光下的景物为主。后因日期延误,考察队无法及时返回,他们将在黑暗寒冷的极夜中停留很长一段时间。黑暗、孤寂压抑得他们要发疯了。这时,贝德请大家依次朗读日记。一个个阳光下的故事使人们仿佛看到了闪着银光的雪原,成群的企鹅,笨拙的北极熊。就这样,烦躁和焦虑一扫光,心完全被美丽的憧憬和美好的回忆占领了。漫长的黑夜终于过去了,人们迎来了久违的阳光。
其实,只要心中能留下阳光的指纹,周围纵使是无边的黑暗与寒冷,你的世界也会明媚而温暖。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以“留下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寓意类话题,是指含有寄托或隐含意思的话题。粗略一看,题目中的材料写的是北极考察队员在黑暗孤寂的极夜里,依靠朗读和回味阳光日记,终于度过了漫长的黑夜,迎来了久违的阳光,突出的是阳光的作用;再一看话题是“留下阳光”,很容易浅尝则止,根据阳光的本义去立意。
考生写出的话题作文有的肤浅,有的深刻,其主要区别在于能否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字面看到内涵,能否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分析题目提供的材料,为什么“阳光”这样重要呢?因为它与黑暗相对,可以带来光明;它与寒冷相对,可以带来温暖;它与孤寂相对,可以带来生气;它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人与路”给考生多了自我思考的空间和自我选材的自由,让考生有话可说,并知道该说什么。虽然是关系型题目,但也与单一型题目没有什么两样,将题目理解为人生之路,绝对不违背题意。写作此文最好化实为虚(实写也行,但意义不大),弄清“路”的象征义,如人应当走正路,人应该少走弯路,人生没有平坦之路,要让人生之路充实,人生之路应有明确的目标,等等。
也可以从分析材料切入,确定文章立意。如从鲁迅名言切入,可谈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敢于创业等等。如从“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切入,可谈不应当因循守旧、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就是没有照见自己。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要对材料有准确的把握,镜子一直照他人,没照见自己,见到另一个镜子,才照见自己,可见应经常照照自己,不可光照他人,可以“以审视他人与审视自己”为话题来立意。
文体要求议论文,可以先摆明论点,然后再举事例来论证,古今中外正反典型事例等等。最后可以结合现实来总结。
点评:材料作文关键是要审好材料,材料把握准了议论才不至于偏离方向。议论文要论据充分,不可空洞而谈。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犯错误,一个错误就是一次挑战,就是一次机遇,如果你不是被吓倒,而是奋力一搏,也许会因此而创造超越自我的奇迹。请以“错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历史的错误本题解析:

孟子曾经说过:“人恒过,然后能改。”面对这熟悉的话题,我们只有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策略,文章才能脱颖而出。有两种方法可以帮我们走向成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