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9 04:30:47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寂寞的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的特蕾莎嬷嬷……贴近这类人的身影,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请以“走进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在题目的横线上补上“走进”的宾语;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以“走近XXX” 为话题作文,我们可以分三步构思:首先根据题目要求“走近XXX”中的“XXX”是指人物,而且是著名人物,因而要先选取自己熟悉的人物;然后搜集“XXX”的相关资料,从而贴近他的身影;最后选取凸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典型材料,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进而走进他的心灵。
人物选择上,可以把目光投向历史,也可以放眼现实。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文化名人、英雄好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搜集人物相关资料的时候,要有目的有中心,力求发掘那些表现人物品格内涵的典型事例,对有损人物形象,或者道听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有一科研机构,在观察培养皿上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时,不少人都注意到了培养皿上发了霉,但又都“静听无闻,熟视无睹”。而细菌学家弗莱明却不是这样,他不仅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而且见而生思,提出了“为什么发霉处葡萄球菌不生长”的问题,继而证明出青霉素有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的能力,并与其他科学家合作,最终制备出药物青霉素,开辟出了一个崭新的抗生素时代,从而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弗莱明与“不少人”的区别在哪里?你怎样看待他们的区别?请根据你对上述这段文字
的理解,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得与失,关系多样复杂。它们相随相伴,往往如影随形;人们总是力求趋利(得)避害(失);而且得可以转化失,失也可以转化为得……
得与失的现象也是很多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献身事业和亲情得失;坚持原则和得罪朋友;某种专长和其他发展……
请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种关系或针对某一种现象写作,也可以涉及多方面。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1)(相随相伴)
A不要犯片面性错误。
B不要见得不见失,盲目乐观。
C不要见失不见得,盲目悲观。
(2)如何趋利(得)避害(失)
(3)A避免得可以转化失。B力求失也可以转化为得……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者令人可敬可佩,因为他们有渊博的知识和学问。试问学者的治学秘诀何在?
胡适先生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张中行先生说:“心在天上,脚在地上。”
范文澜先生有“天圆地方”之言,解曰:天圆是灵活的头脑,地方是钻研的精神。
此三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
请以“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材料是三位学者成功的秘诀,写作立意时要把此三者结合起来,要形象有力地说明“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是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对“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要有辩证的理解。文章要有较丰富的联想,可联想自己,也可联想他人;可以是小事,也可是大事,等等。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适当地叙述或抒情也是需要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似乎渐渐成为记忆中的历史:传统节日日渐淡化,传统歌舞正逐步被放弃,曾在民间大放异彩的种种民间艺术也面临失传的危险。站在文化的观点来看,我们似乎必须保存现实社会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艺术;但从另一些观点来看恐也未必。对传统文化濒临消失的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以“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屈子的悲歌
汨罗江畔的沉重一纵,留下旷世的遗憾
本题解析:
这个话题是有极强的时代意义。我们不妨将这一话题变成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面对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这样就比较容易把握了。面对央视以“百家讲坛”如此大的阵容来推广传播中国的经典文化,面对中华传统的节日的失色,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的争论,我们不能不想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不能不思考:我们民族的根又在哪里?
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把握,可立论,可驳论;可纵横古今中外,亦可单单针对当今社会现象褒贬。写其他文体也未为不可,也能写出优秀之作!关键在于能否在行文中透漏出一种责任和使命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