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1-18 00:52: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李密在《陈情表》中写到“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确人生中有无数个时刻需要我们作出选择:是前进还是后退?有时候,前进会使我们豁然开朗;有时候,后退会使我们海阔天空……请以“进与退”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
温馨提示:准确把握话题关系,
进与退,从不同角度可以分辨出不同关系。可以是一种对立关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以是目的关系,进是目的,退是手段,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可以是条件关系,不懂得退就不可能进;可以是包含关系,有时退其实就是一种进,有时进也是一种退;可以是转化关系,进而不当,就导致后退。先选准一种关系作为确立立意的角度,阐释自己对该话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的认识,这样的文章才有现实针对性,才有价值。比如,可以讲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进”与“退”,如何把握“进”与“退”的方法与尺度等。


参考答案:
参考范文
退亦进
许多人总是匆匆前进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关系型作文离不了对话题关系的准确理解和必要的分析。要先选准一种关系作为确立立意的角度,不能在一篇文章里多次变换角度,造成文章思路的混乱。
2.分析关系是必要的,但只能是基础,不能是主体,主体应是从这个关系出发,阐释自己对该话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的认识,这样的文章才有现实针对性,才有价值。比如,可以讲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进”与“退”,如何把握“进”与“退”的方法与尺度等。3.不能对话题的多个概念平均用力,要在兼顾所有概念的基础上对某个概念有所突出,这样的文章才有新意有深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以“××的遐想”为题目,写一段文字,要求使用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来,网上有个话题讨论得很激烈:年轻的上班族该不该给老年人让座。
年轻人说,我们起早贪黑,真是上班拖着一身的睡意,顾不上吃饭,下班拖着一身的疲惫,顾不上休息,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了,可偏偏就有那么多的“关爱卡”让你遇上了。如果让座,对得起道德,对不起自己;如果不让,对得起自己,对不起道德。
老年人说,年轻人是社会的中坚,压力大,负担重,我们也知道,可我们也有出行的需要啊!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本大题1小题,60分。
今年春晚上的一首歌曲《时间去哪了?》引发了国人的共鸣,这其中可能有属于你自己的回忆,也许会引发你的许多思考,有人会感慨幸福去哪了?快乐去哪了?请以“?????????去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快乐时间去哪儿了
如果可以,我愿冲破牢笼,变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春晚上的一首《时间去哪儿》引起了国人的共鸣,人们仿佛瞬间发现时间不见了。其实,古人早就用“白驹过隙”“逝者如斯夫”等词语提醒了人们。而现在,时间真的是自然流逝了么?不见得。《时间去哪儿》,让我们停下脚步,静下来小心地去思索,问问自己。当下我们还有什么心愿,来不及实现;当下我们还有什么重要事情,被耽搁了。当下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感怀和纪念的事情,却在忙碌中丢了。《时间去哪儿了》,或许人生的答案都在歌声中思考找到。或许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什么我们还须抓牢,很多事情我们现在起就要认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新学期开学第三天,合肥寿春中学的3000多名初中学生,统一在早读课上读起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篇开学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要上学》。这引起了一些家长的议论: “早读课不读课本,不背诗文,怎么读起了美国总统的演讲稿呢?”
早读课上的这次新鲜体验引起了一些家长的议论,他们担心这会影响孩子的文化取向;而该校副校长称,教育有全球共性,读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学演讲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对此你怎么看?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自定角度,自拟标题,必须写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学习要博采众长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学习必须如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通过讲述学生早读课读奥巴马的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引起社会的议论,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故可参考以下立意:
1.学习要博采众长,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2.学习文化,要懂得继承和传承民族美德。
3.学习要相互借鉴。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