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6 14:39:55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动人心弦的绝唱
苇 川 那只德国种的褐色芙蓉鸟,来我家有六七年了,和它一起来的还有一只日本种黄芙蓉。它俩都有一副美妙甜润的歌喉,时常一起歌唱。但在一次沐浴时,那只日本芙蓉被浇花的喷壶给呛死了,那是2003年的悲剧。
德国种老鸟那时还年轻,可能是目睹了兄弟死去的惨景,从此除了吃喝一声不响,我们怀疑它是不是得了忧郁症。为不让它太寂寞,我又领回了现在这只日本种小黄鸟。它像个傻乎乎憨厚的小伙子,到了家就直着嗓子大叫。老鸟对它的出现毫不理会,一年半中老鸟没有正眼看过小鸟,如果放在一起,老鸟就会狠狠地啄咬小鸟,尽管小鸟用各种啼声对它献媚,老鸟仍然深深地沉浸在对老伙伴的思念中。
小鸟会回应我们的呼叫,老鸟不会。我们一直以为它哑巴了。
妹妹从美国回家时认为我们冷落了老鸟,在我们热情地叫“小鸟、小鸟”时,她总是蹲在老鸟的笼子旁,一遍遍地叫着“老鸟、老鸟”。一天,老鸟用沙哑的嗓音,“叽”的一声回应了妹妹的呼唤,打开了封闭一年半的喉咙。我们欢呼雀跃,每天鼓励它、叫它,它的声音越来越响。结果,当它开始歌唱时,是那么娴熟,那么舒展,特别是用舌的颤动让气流滚动发出的一串串的颤音,简直是美妙难言。就这样老鸟与小鸟开始了西洋美声与传统戏曲的结合。这一对“断背山”似的好兄弟,当一个见不到另一个时,就会焦急地相互呼唤,宛如隔山对话。
一年年过去,老鸟老了,小鸟成年了。老鸟歌唱的声音越来越低,歌唱次数越来越少。小鸟却越来越活泼,越来越调皮。老鸟已经老到除了吃点喝点什么都懒得做,有时早早地就站在鸟笼里的水缸上睡觉(它永远睡在水缸上,而小鸟睡在米缸上),我时常对它说:“老鸟啊,你好好地活着,你不会唱了也没关系。”
老鸟每天安逸地过着,“聆听”着小鸟的大呼小叫。昨天傍晚我照例给两只鸟喂菜,老鸟见了我又热情,又激动,我能感觉到它从未有过的高兴,就像人高兴起来双脚紧促地踩地。它欢快地吃菜、吃米、喝水,跳啊,飞啊,而且面对我不停地唱。我对妈妈和先生说:“老鸟很兴奋,很反常,可能要死了。”晚上妈妈叫它,它也回答妈妈,妈妈也奇怪:“它平时是不理我的,是不是回光返照?”
今天一早我就去看老鸟,好好的,就又给它菜吃,它站在菜叶上使劲地吃(很长一段时间它是吃不动菜了)。中午再一看,它站在横杆上缩成一团,头埋在翅膀下,像刺猬一样,浑身发抖。我急忙叫它,隐约听到它翅膀下发出的叽叽声。我感觉不好,忙叫妈妈。但我又怀疑它是不是睡着了在打呼。一会儿再看,它移位到笼子底部中央,还是蹲在地上发抖;再过一会儿,它又移位到紧靠笼子边的地方。
妈妈要我拿小棍碰碰它,我说:“它要去了,就让它安安静静地去,不要打扰它。”妈妈又要我把它拿出去晒太阳,我说:“虽然太阳很好但气温很低,它受不了的。”但不到一分钟,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一幕:老鸟突然双翅展开,头猛地向后一仰,然后慢慢地依在笼子边的横栏上,就像斜放在枕头上安详地睡去。它身没有倒地,而用双翅和尾巴支撑着,做出了一副飞翔的造型。我差点流出泪来。
我至今想不明白,老鸟怎么会在那种浑身发抖缩成一团的状况下,从凌空的横杆上移位到笼边?它一次次换位置难道就是为了把头斜放到横栏上,与双翅尾巴一起形成支点,以一个凌空展翅的美丽造型飞向它的天堂?
老鸟飞去了,小黄鸟是知道的,昨天它一声不响,没有像往常一样在看不见老鸟时一声声呼叫,并等待老鸟的回应。当我收拾好老鸟的笼子后,小黄鸟才开始大声地歌唱,声音是那样的凄厉。我到这时才理解了小黄鸟的痛苦,可见它也是有情有义的生灵。(选自《文汇报·笔会》2007年2月,有删改)
1.当“我”领回做伴的小黄鸟时,褐色芙蓉鸟为什么“毫不理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多次使用对比的手法写褐色芙蓉鸟,请认真阅读文章,从中选出两处,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分析题目“动人心弦的绝唱”有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主张将结尾画线句改成“当我收拾好老鸟的笼子后,却发现,耳边从此消失了小黄鸟的歌声”,你认为改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褐色芙蓉鸟受日本芙蓉鸟死去时惨景的刺激,仍然深深地沉浸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守望长城
杏臻
在人生匆匆而又珍贵的细节中,我又一次在这里久久驻足。长城,大地之上的苍穹,苍穹之下的桑田,像一部经典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扣人心弦的惊叹。
站在长城之巅,突然涌上了一种难以承受之重的感触。胸中有着一种茫茫的春秋起伏,肩上总负有一种神圣的日月星辰,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现在与未来在这里接壤,一个眼神便是一页不朽的篇章。
于是,我不知道自己是沐浴在秦时明月之中,还是踏上了汉时雄关,拽着唐风宋雨的浪漫情怀,便将自己濡湿得淋漓尽致。在整部人类史中,长城之外还有长城吗?
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提起中国北京,人们第一个念到的名字便是这神奇巍峨的万里长城!这蜿蜒于千山之巅、莽莽苍苍的中国的长城,这壮丽辉煌的荣光是祖先赐予我们的永远的精神摇篮。
五千年的白云苍狗,五千年的日出日落,当我们的始皇大帝开始修筑长城时,整个西方尚处于耶稣诞生前的蒙昧时代。而在华夏,在《诗经》的华丽辞章之外,在老子已将宇宙和历史融会贯通的“道”中之后,在秦帝国横扫六合的金戈铁马声里,长城已经耸起了古老中国的精神脊梁。
如今长城横笛竖箫般的静美在古老中国的青春怀抱里,坚实的肩膀勾画出世界上最壮美的图腾。这是中国的骄傲,这是奔涌的力和美的精彩组合。
无论是过去的帝王,还是今天的百姓,登临长城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视点,使自己内心的飞扬与智慧的灵光奔腾于巅峰状态。透过一砖一石,我看到了从甲骨文演变成方形汉字的中国;穿过蜿蜒流动的城墙,我看到了从丝绸之路驼铃声中走来的中国。此时此刻,我将双臂伸展到不可能再长的长度,渴望拥抱长城,更渴望拥抱今日之中国。登临长城,感受自我和民族的万象更新;登临长城,可以使太阳从灵魂中升起。
面对这无边无际的生命高原,我真的很难想象在自己长长的一生中能否开启这万里长城般的胸襟。这份由长城赐给我的属于历史的感觉,是希望和再生的感觉,是属于我个人内心的起伏和超拔。
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突然有一种温柔的隐痛。
一个秦时的女子将自己的胭脂泪点点滴滴地洒在了长城的青砖上,从此凝结在了人类历史的枝头上,今日的明月就是你爱的前身,温婉动人如一支挽歌震颤在长城内外。
曾经是凄风苦雨的山海关,曾经是令人回肠荡气的山海关,在后来者的眼中却是一个曾经浪漫了千年的山海关。到了今天,我情愿把它理解成一对相濡以沫的灵魂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次真爱就是一场生死。只是如今谁懂呢?谁愿意相信呢?
我唯美的眼光与一对情侣相遇,发现他们正向空中随手抛出了两只空空的饮料瓶。我渴求完美的心灵不禁为之一颤。
是的,当时代发展到今天,当我们看到人性中的美好与鄙陋继续向前再向前时,你是幸福还是忧伤?会不会有人为之枕着长城的台阶而彻夜无眠?
枕着长城的台阶,我确信历史的存在,让我明白了个体生命是从怎样的一条抵抗着风雪并荡漾着绚丽浪花的河流里延伸而来。
枕着长城的台阶,它让我充分体验到了在人文空气日益稀薄的生命高原上,我们的心中还有一点什么没有熄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将是我们不变的精神指标。
忘不了,这里曾经烽火狼烟演绎着朝代的权力更迭。外寇入侵,关系着民族的生死存亡。那斑驳的墒体和被风雨侵蚀的台阶记录着历史的艰辛和苦难。这些都是中国人曾有的伤疤,应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去抚摸,并夜夜牢记。多少年风雨你默默承受,多少年苦难你独自经受,多少年辛酸你都尝过,我知道,没有你就没有我,所以你的未来我愿意肩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4分)
(1)坚实的肩膀勾画出世界上最壮美的图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突然有一种温柔的隐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从全文看,作者写了自己在长城之巅哪几方面的感触?请概括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登临长城,可以使太阳从灵魂中升起”这句话有什么含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写一个秦时的女子泪洒长城和一对情侣随手丢弃饮料瓶,其作用是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1)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标志的长
本题解析:
小题1:(1)2分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注意“图腾”“温柔的隐痛”的本义(“图腾”原始社会的人认为每个氏族都和某种自然物,多为动物,有血缘关系,此物即被尊奉为该氏族的图腾,图腾现被视为氏族的保护者和标志),二要注意其语境义。理解“图腾”要联系第五段末“长城已经耸起了古老中国的精神脊梁”一句来思考。理解“温柔的隐痛”要联系下文关于秦时女子和现代情侣的描写来思考。
小题2:每点2分,共6分,本题考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生若直木
张承志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
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看见摆的镇纸*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瓷生铜,不值一顾。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镇纸多用檀木自制。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次足矣: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读一个小说。
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真是性灵南国,书法家还做细木工!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
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小说的主人公,将面临他第二次的被捕。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四人帮”时的苦难遭遇。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
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和压力,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
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我想快些翻完这篇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
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掂了一掂,觉得挺沉。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这么一想再掂掂手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
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
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江西民谚
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注]①镇纸:(书画家)写字画画时压纸的东西,用铜、铁,或玉石等制成。②锛子:斧的一种。
13.“生若直木,不语斧凿”是作者对“语斧凿”的否定,文中多处提到了“语斧凿”的表现,请概括说明其中两处。(6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作者“佩服”的是什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作者“收到镇纸”时正好在“读一个小说”,这两件事是巧合呢,还是有意安排?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就本文的思想内容,谈一点你的感受(100字左右)。(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①朋友写的小说满篇都是他的苦难遭遇,骨子透出凄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包括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作为积存下来的活态的文化遗产,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体现着历史与当下的结合。就其内容与属性而言,不总如西语中folklore这一词汇所指,是一种“落后”的“遗留物”。相反,较之以物质或文字形式保存的经典文化,其内容自然圆融的哲学智慧与道德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更具人性涵养的功能,更能牵动普通人的情思,从而达成不令而行、化成天下的目的。
我国近年来在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保护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但由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力量的强势作用,对这部分文化的保护与发扬仍存在许多未尽如人意的地方,其根植底层照射日常的固有特性还未得到更充分的张大与发扬。那种滤干具体的环境与氛围,一味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做提纯式的孤立处置,掩盖了这种文化与普通人实有的日常经验的相关性。结果,许多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走不进今人的生活,今人也无从成为其自觉地传播者与践行者。因此,如何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为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其原生态的自然样貌,并将其融入今人的生活,实在是当务之急。
在科学认识价值、艺术审美价值方面,需要专家通过认真的研究,提供给人具体可操作的知识。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完成,通常借助于对这种文化的习熟与遵守。在古代,是通过祭祀、祈禳和节庆等活动的温习,获得气性的濡染与知识的熏陶,然后养成对家国的认同,对礼仪的归服。今天,这种价值还在,只不过在与当下的互动中,它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奥运会祥云小屋中的传统技艺演示,北京寻常街巷里人们所体现的礼貌与亲善,正根基于这种文化。所以,只要我们完整认识与准确把握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因地制宜,切境入情,坚持不懈地做传承与推展的工作,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自觉地乐意照以实行,从而延续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生命。
当然,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努力。如有必要探究将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托公共政策的社会管理与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探究从原来静态的保护与研究,转向最大程度地吸引公众参与,使之既有传播热心,又有从理念到方法的创新热情,并从中发展出对人生合理的知识、对生命优雅的态度;制定出可操作的行动计划与规程,然后将之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摘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是各种民俗活动、表演艺术、知识技能、手工制作,以及所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的总称。
B.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与当下的结合,是一种积存下来的文化遗产。
C.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在内容与属性方面并非是一种“落后”的“遗留物”。
D.自然圆融的哲学智?慧与道德魅力是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独具?的特性。
2.本文认为保护与推展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要进行研究与努力,下列中不属于此方面的一项是(???? )
A.专家要通过认真研究,提供给人具体可操作的知识与方法。
B.探究将原来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托公共政策的社会管理与行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C.在习俗与遵守民族民俗民间文化的前提下,使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D.从原来静态的保护与研究,转向最大程度地吸引公众参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与经典文化相比,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更具有人性涵养的功能,更能牵动普通人的情思。 B.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种提纯式孤立处置的研究方法是不科学的。 C.由于今人无法成为传播者和践行者,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也就无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D.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与准确把握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就能做好传承工作,并延续其生命。
参考答案:1.B
2.C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分,每小题3分)
2002年,青光眼检查得到美国总统布什批准,成为美国国家卫生保健政策实施的第一批预防性医疗项目之一。在此前的几十年里,虽然眼疾检查并不是一项政策性措施,但医疗部门一直都在这样做,以降低慢性眼疾的发病率(尤其对于眼疾高危人群)。2005年。一个由政府资助的专家组却突然宣称,他们不推荐公众接受青光眼检查。这个令人吃惊的结论立即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青光眼检查到底有害还是有益?根据最新研究结果,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有益的一方倾斜。
在美国,青光眼已经成为首要致盲因素,患者多达300万。当眼内液压升高,向大脑传递视觉信息的视神经会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随后,视野边缘开始出现盲点,并逐渐恶化为视野狭窄,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失明。
据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统计,50%左右的青光眼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眼科教授罗希特。瓦尔玛(Rohit Varma)说:“这种疾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预兆,只有在检查时才能发现。”诊断时,医生一般要检查病人的周边视觉(peripheral vision)、视网膜和视神经有无损伤,并测量眼部液压。视觉一旦失去就不可能恢复,因此眼部检查极为重要。如果发现及时,并实施手术或药物治疗,就可以阻止病情恶化。
眼科研究所、政府机构、专家协会以及消费者团体都建议,青光眼高危人群应经常接受检查,比如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40岁以上的美籍非洲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拉丁美洲居民)等。但在2005年,美国预防医学特别委员会(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缩写为USPSTF)的专家组,分析了一系列与眼睛检查有关的科学文献后,得出结论:支持或反对公众接受青光眼检查的证据都不充分。
回顾了13项研究后,专家组发现,眼睛检查的确可以检查出眼睛液压增加和早期青光眼,如果能及时调整眼睛液压,则可降低患者失明的几率。但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实,这种检查甚至及早确诊能改善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专家组还罗列了检查过程可能对患者眼部产生刺激,以及病人接受青光眼治疗会增加白内障发病风险等事实。专家组始终没有对支持或反对眼睛检查作出最后定夺。非赢利性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波拖马可政策研究所(Potomac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学术委员会主席丹尼斯·麦克布莱德(Dennis McBride)表示,眼部检查“利并不大于弊”。
考虑到上述结论可能会影响人们对青光眼检查的信心,波拖马可研究所和青光眼基金会在2007年10月召开会议,讨论了关于青光眼检查与治疗的国家方针。会上,科学家用事实回答了USPSTF提出的疑问,即青光眼检查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洛杉矶拉丁美洲人眼疾研究项目的一次调查中,科学家测量了青光眼患者视野的狭窄程度,并让他们描述眼疾如何影响日常生活。根据患者们的描述,狭窄的视野极大地限制了日常活动范围,在做一些需要准确判断距离、依靠周边视觉的事情时尤其如此(如驾驶),他们在精神健康和依赖性测试中也只能得到很低的分数。研究负责人瓦尔玛说:“我们的研究显示,即使是轻微的视野缺损,也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当我联系USPSTF,请该组织的科学家谈谈对上述研究的看法时,他们以保护病人隐私为由拒绝了我的要求。麦克布莱德希望,USPSTF在2010年回顾关于青光眼检查的研究时,能认真分析新数据,重新审视青光眼的检查治疗。最后,我们不妨用他的话来形容视觉的价值:“当一个人上了年纪,他最怕失去的不是生命,而是视觉。”
小题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02年前的几十年里,为降低慢性眼疾的发病率,医疗部门一直都在对人们进行眼疾检查。
B.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认为青光眼检查有益的观点占了上风。
C.美国预防医学特别委员会的专家组建议,有青光眼家族病史的人、40岁以上的美籍非洲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是拉丁美洲居民)等应经常接受检查。
D.根据调查,青光眼患者认为视野的狭窄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小题2: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
①在美国,因青光眼致盲的人数已经多达300万。
②青光眼是首要的致盲因素,当眼内液压升高,向大脑传递视觉信息的视神经会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最终将会失明。
③对青光眼发现及时,并实施手术或药物治疗,还是可以治愈的。
④专家组认为,眼部检查过程会对患者眼部产生刺激,而且病人接受青光眼治疗会诱发白内障。
A.①②④错
B.②③错
C.①③④错
D.①②③④错
小题3:下列四个题目,适合本文的一个是( )
A.青光眼的形成及危害
B.眼睛检查弊大于利?
C.青光眼,致盲第一要素!
D.视觉与生命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D
小题:B
本题解析:
小题:C(提出建议的是眼科研究所、政府机构、专家协会以及消费者团体)
小题:D(①患青光眼人数已经多达300万。②原文是“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失明。”③原文是“就可以阻止病情恶化。”④ 原文是“眼部检查过程可能会对患者眼部产生刺激,以及病人接受青光眼治疗会增加白内障发病风险等事实。”
小题: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