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1-16 14:32: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
小题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就其中一种技巧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作者说“伤我情”,联系全诗,简述“情”的内涵。(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托物言志、衬托、用典、拟人。(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可先答出运用的几种表现手法,然后结合着关键词,具体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如“闻杜鹃”由此可联想到“杜鹃啼血”的典故,运用了典故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诗人以悲啼不已、无家可归的杜鹃形象,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 以此类推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着注释1来了解金兵侵宋,洪炎逃难的写作背景,然后根据关键词加以联想和想象,组织答案。如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和“言归汝亦无归处”表现出了诗人四处流亡,无所归依的感伤。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B.小说《暴风骤雨》《林海雪原》《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分别是郭全海、少剑波、冉阿让。
C.记录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墨子》一书,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与儒学并称为“显学”
D.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墨子》一书由其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试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白居易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诗中的第六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你从表现诗意的角度分别说说选用“蜂”还是“峰”各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选用“蜂”,着眼于表现梅花馥郁的香气。梅花尽管是在山


本题解析:
【标签】诗歌鉴赏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完成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①
[清]叶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赴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答:??????????????????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3分)????
答:?????????????


参考答案:(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针的手法,(1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


本题解析:修辞格的表现力、情感意向的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