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1-16 14:29: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过华清宫
吴融?????????????????????????李约
四郎飞雪晴去端,?????????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①词中所说的“心事”指什么?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2分)
②这首词上下两阕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①“心事”指抗金报国的理想;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祖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祖:古代官吏的服饰。②榜:摇船的用具。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小题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
小题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白梅花;(1分,考查学生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第一问:从诗歌标题可得出来。第二问:首句中“冰雪”可见梅的生长环境极其恶劣,衬托出梅的耐寒品格和坚韧风骨。首句中“林中”及第二句可见梅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性情高洁。三四句写梅的报春,梅是有奉献精神,公而无私的。
小题2:
试题分析: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望
周昂[注]
烟抹平林水退沙,碧山西畔夕阳家。
无人解得诗人意,只有云边数点鸦。   [注]周昂(?-1211):字德卿,河北西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四岁擢第中进士,任南和主簿,迁良乡令,入拜监察御史。因诗坐谤讪罪,谪贬东海十余年。
(1)诗的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诗人意”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无人解” 而只有“云边鸦”却能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的一、二句写了轻烟淡抹的树林,河水初退的沙滩,碧绿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