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6 14:22:26
1、单选题 【?造?】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指天地、大自然)
B.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制定)
C.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往、到)
D.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世说新语·文学》(到达某一境界)
E.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经·大雅·思齐》???(成就)
F.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年)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尚志斋说
[元]虞集 ????????? 亦尝观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
????????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日:“有志者,事竞成。”又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日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 [注] ①正鹄,靶心。鹄,读g 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尝观射乎???? 尝:曾经
B.有志者,事竟成???? 竟:终究、到底
C.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尚:崇尚、重视
D.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 偶:配偶、伴侣
2.下列各组选项中都能体现“尚志”的一组是(?????)
①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②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③有志者,事竟成
④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⑤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
⑥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学习必须要有坚定的志向,否则,就像学射箭没有“正鹄”一样,“虽有善器、强力”也不会取得高深的成就。
B.在作者看来,学习的人想要成为圣贤,就好像射箭者想要射中箭心。不以圣贤作为目标而学习的人,就是不确立靶心来射箭的人。
C.文章强调了志向的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即使做再简单的事情,他也是难以成功的。
D.本文通篇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阐述了做学问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汉)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
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遏,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单选题 下面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可见,《庄子》一书并非庄周一个人的著作。
B.“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C.鲁迅称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实际上是赞扬庄子在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风格。
D.庄子,名周,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的散文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有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
释①秘演诗集序
欧阳修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
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
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郓,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哀,则予亦将老矣。
夫曼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 胠其囊,尚行三、四百篇,皆可喜者。
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峍,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修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
【注】①释:僧人,和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廓然有大志廓:心胸开阔,旷达
B.庶二狎而得之 狎:亲近而态度随和
C.二人欢然无所间间:隔阂,嫌隙
D.以适天下之乐适:适应,适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往往伏而不出?????其疾病而死
B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东之济、郓??????燕、赵之收藏
D.遂欲往游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小题3:下列原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独特,写的对象是秘演,但处处以另一男子石曼卿作陪衬,石曼卿对秘演诗的称颂,他的死使秘演感到痛苦等细节,都写出了两人深挚的交情。
B.本文对人物形象的描摹生动传神,两个“胸中浩然”“廓然有大志”的男子,都嗜酒,但秘演醉后乐在放浪形骸的嬉戏,石曼卿醉后乐在兴会淋漓的歌吟。
C.本文立意高远,通过对秘演、石曼卿均是气节高远的奇男子,却“隐”于草野这一事实的叙述,尖锐地指出了一个压抑和埋没人才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D.本文感情真挚,作者虽然已步入仕途,却仍求贤若渴,对以秘演和石曼卿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笔端没有流有歌颂之意,但更多的是感叹惋惜之情。
小题4:断句、翻译(9分)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时人不有用其材曼卿亦不屈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倒而不厌
(2)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3分)
?????????????????????????????????????????????????????????????????
(3)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