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7-01-16 14:08: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小题1:上阕“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一句,借助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意境?(4分)
小题2:下阕是否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③。
  【注】①本词是纳兰性德为怀念他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用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深意无限,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之清的??
(2)诗的尾联描绘了??????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的情绪。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伐檀①   坎坎伐檀②兮,寞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③。不稼④不穑,胡取禾三百廛⑤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⑥兮?彼君子兮,不素餐⑦兮!
  坎坎伐辐⑧兮,真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⑨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⑩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宾之河之滑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注]①这是一首劳动人民讽刺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诗。原编《魏风》第六。②坎坎;伐木声。檀:指黄檀,落叶乔木,木质坚韧,适合制作车辆和用具。③涟:水波纹。猗:义同“兮”,语气词。④稼:耕种。⑤胡:为什么。禾:粟稻等粮食作物的总称。三百:言其很多,非确数。廛:通“缠”捆。⑥县:通“悬”。狟(huān):即猪獾。⑦素餐:不劳而食。③辐:车轮上的辐条。⑨直:指直流。⑩亿:周代十万为亿。
1.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寞之河之兮——干:水边
B.不稼不——穑:收割
C.不不猎——狩:打猎
D.彼君子兮,不素兮——飧:食物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真之河侧兮——静言思
B.河水清涟猗——洵美
C.取禾三百亿兮——瞻尔庭有县特兮
3.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反映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B.这首诗每段三、四句,是奴隶们对不劳而食的奴隶主发出的质问。
C.这首诗每段的末句,表现了奴隶对不平等的社会现象的感叹,标志着奴隶们的初步觉醒。
D.这首诗采用了“赋”与“兴”相结合的手法,从而更有力地突出了“刺贪”的主题。
4.请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困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苏轼)
(2)                ,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李清照)
(3)                   ,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