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三)

时间:2017-01-16 14:01: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②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本图宦达,________。(李密《陈情表》)
④________,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书愤》)
⑥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⑦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⑧________,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参考答案: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时矫首而遐观
③不矜名节④浮光跃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小题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小题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小题3:????????????????????????????????????。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题4:????????????????????????,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小题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


参考答案:
小题1:又有清流激湍
小题1:夙兴夜寐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本题错一字不得分。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对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记诵的情况,不仅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所以要注意易错字所以要注意易错字。每处1分,错、漏、添字的不给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参考答案:(1)金就砺则利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小题1:??????????????????,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十则)
小题2: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论语》十则)
小题3:子曰:“志士仁人,”???????????????????????。(《论语》十则)
小题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参考答案:
小题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小题2:举直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诸”“枉”“察”“盛”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巴山楚水凄凉地,_____________。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谐》之言曰:“__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参考答案:(1)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2)一十三年弃置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