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1-16 14:00: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的规定,经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B.世界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C.当不少非洲民众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奥巴马狂热欢呼的时候,一些普通老百姓、学者和政治家不得不承认,这位有着非洲血统的美国总统走马上任后,能否为非洲带来期望中的实惠。
D.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大力制造生物燃料,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缓解高油价带来的冲击,然而,其直接后果是挤占粮食资源,并加剧全球许多地区的饥饿和贫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如果一旦出现漏电的现象,应当立即切断电源。
B.广大消费者对今年三月十五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C.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D.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提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如果”“一旦”用语重复;C项,“加快”“规模”搭配不当;D项,提黑色提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表意不明。注:B项如果“曝光的”中的“的”没有就是表意不明了,可在试卷讲解时给学生作进一步讲解。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庄荀皆文士而有学者,其《说剑》《成相》《赋篇》,与屈骚何异。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词艰。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 河 之 行 顺 下 而 已 至 其 触 山 赴 谷 风 博 物 激 然 后 尽 天 下 之 变 子 云 唯 奇 故 不 能 奇 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
小题2:文中提到的“庄荀”指谁?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
小题3:本文认为“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的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江河之行/顺下而已/至其触山赴谷/风博物激/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要先大致读懂文意,再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这些标志,有的是虚词,比如,“夫、盖、若夫”等虚词常在句首,“也、哉、乎、耶”等常在句末,“而、然、故、者”等多在句中停顿处,等等;有的是对称式短语,有的是“曰”等对话式词语。除此之外,有时还需依靠找出动词和它们的宾语来断句,有时也还得认真揣测文意。解答本题,应先找出文段中的动词再逐个确定其主语和宾语。第一个动词“行”,主语是“江河”,但“江河之行”中的“之”破坏了它的独立性,“行”后应断句。接下来两个动词“顺”和“下”连在一起,后面紧跟虚词“而已”,容易知道此处应断句。后面的“触山赴谷”和“风博物激”可看为是两个对称词语,它们之后都可断句。后面的动词“尽”的宾语是“天下之变”,动词“云”的宾语是“唯奇”,动词“奇”的状语是“不能”,它们之后都可断句。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注意题中“他们”一词,据此可知“庄荀”指的应是两人。于是在记忆中搜索古代文化名人中与此二姓有关的人物,不难得出答案。同时必须注意,题目要求的是答出“姓名”,因此,答成“庄子和荀子”的,将不能得分。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在文本中仔细搜寻答案。文本最后有“故不能奇也”一语,于是可知答案应在此处上文之中。上文有“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一语,这里的“事”即后文的能合乎“尽天下之变”要求的事,于是可知“不能奇”的原因是不能因事以出奇。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题文】语言综合运用。(15分)
“今夜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简述《三国演义》中“失街亭”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马谡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


参考答案:诸葛亮足智多谋,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但世人不深、用人不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