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五)

时间:2017-01-16 13:12: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4分)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划线部分可改为:???????????????


参考答案: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4分)


本题解析: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的最大特点是修辞手法是对仗,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题文】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哪几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条码是标志商品身份的 身份证,由表示商品信息的数字代码转换而成的由一组黑白两色
①        ②  ③                    ④                        ⑤
相间的平行线条组合构成的  有别于 其他标志的特殊符号,一般印在要出售的商品包装上或制成条
⑥            ⑦        ⑧      ⑨                        ⑩
码标签附在要商品上。
删除部分:


参考答案:【答案】
删除①②⑤⑧⑨⑩


本题解析:【解析】
和前后语境重复罗嗦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题文】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


参考答案:【答案】(1)将“光临”改为“回到”;(2)将“至今健在”改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问题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关系。此题是向老师祝寿时的发言,所有用语一定要注意切合身份和语境。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57岁的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其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李克强总理与印度总理辛格会谈后共同会见了记者,双方领导人都表达了要充分利用此次访问推动中印关系翻开新篇章。
D.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中国结、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底蕴,为“文化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成分赘余,“多年来”与“夙愿”重复;B项,“这一点”指代不明;C项,成分残缺,在句尾加“的愿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广州亚运组委会自从发布招募志愿者消息后,应征者达到几万人,其中还包括许多海外华侨也前来积极申请。
B.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C.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D.深受欢迎的2010 年亚运会吉祥物 “乐羊羊”与以往吉祥物相比,不仅更具时尚因素,而且还体现了举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广州亚运组委会”应与“自从”调换位置;“其中还包括许多海外华侨也前来积极申请”句式杂糅,去掉“其中还包括”或“也前来积极申请”。B“少数”和“普遍”矛盾。C “不在于……而在于……”是针对“文章写得好”,因此本句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把“与坏”删去。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