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1-16 13:00: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①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2)“故曰:国人杀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国人杀之”体现了孟子尊重民意的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而玩之,宜若有益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注]①傃(sù):朝、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  阴:北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①纵所如,或立于陂田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①宜若有益无损者        
②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①鹤鸣于九皋,声闻
②夫祸患常积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3分)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3分)
(3)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和”读hè,应和,跟着唱。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根据语法结构分析明确,“和”后面是代词宾语“之”,“和”应释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
小题2:
试题分析:A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用、拿的意思。B项:“其”,分别是代词它(指鹤)、表反问的语气副词;C项:“而”,分别表并列、修饰的连词,D项:“于”,分别为介词“到”和介词“从”。这是一道考核文言虚词的题目,文言虚词要注意记忆用法和意义,记忆一些课本中的重点例句,如果课本的都不熟练就没法做题了。
小题3:
试题分析:A项:“明年”,文中义指(那一年的)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异义;B项:“适当”,文中义指刚好挡住,今义是形容词“合适”、“恰当”的意思,古今异义;D中“南面”,文中义指面朝南方,今义是方位名词南方之意,古今异义。这是一道考核古今异义的题目,平时注意积累,要记住一般古汉语的一个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乐——以此为乐,为意动用法;介宾短语后置句。(2)以——凭借,真——真性,名——闻名。(3)南面——朝南坐,虽——即使,好——爱好。
【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暴发洪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洪水漫上他家大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来住屋的东面,在东山的山脚下。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块奇异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的山,冈岭四面围拢,隐约地象个大环,只缺它的正西一面,山人的亭子刚巧对准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广阔的大地一片洁白;在刮风、下雨、阴暗、晴朗的天气中间,景色瞬息万变。山人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很会飞。早晨,山人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它们放出去,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它们有时站在池塘边、田野里,有时飞翔到云层的上面,傍晚,它们就向着东山回来,所以给亭子起名叫“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暮友和下属去看望山人,在这座亭子上喝酒,感到很快乐。苏轼斟了杯酒给山人喝,并且告诉他说:“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朝南坐的君主,也不能跟他交换。《易经》上说:‘鹤在山上的北面叫,它的孩子――雏鹤在应和它。’《诗经》上说:‘鹤在低洼的地方叫,声音一直传到天上。’这是因为作为鸟类来说,鹤的品格清高、深沉、安静、处在,超出在尘世的外面,所以《易经》和《诗经》的作者把它比作明智的人、有才能的人和身怀高尚品德的人。跟它亲昵,跟它玩耍,好象是有利而无害的。然而,卫懿公爱好鹤,就丧失了自己的国家。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的,没有什么象酒那样严重的了;可是刘伶、阮籍这班人却因此保全了自身,而且名声传到后代。唉!朝南坐的君主,即使是清高、深沉、安静、悠闲象鹤那样的,还不能爱好;如果爱好它,就会丧失自己的国家。然而,在山林间逃避世俗的人,即使是荒废事业,迷惑性情,败坏和搅乱国家象酒那样的东西,爱好它尚且不能成为祸害,何况爱好鹤呢?从这看来,国君和隐士的快乐是不可以放在一起讲的。”
山人听了我的话,高兴地微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吗?”于是,我作放鹤和招鹤的歌,说“鹤飞去呀,望着西山的缺口。在高空飞翔,向下面观察,选择它们认为应该去的地方。很快地回过身体,收起翅膀,似乎打算飞下来休息;忽然看到什么东西,又昂首飞向 91EXAm.org天空,准备再作奋然一击。怎么能整天徘徊在溪涧。山谷之间,嘴啄青苔,脚踏白石?鹤归来了,在东山的北面。那下边有个人,头戴道帽,足登草鞋,身穿葛衣,正在坐着弹琴。他亲自种田过活,把那剩余的粮食喂你。归来吧!归来吧!西山不能够长久停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对“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其计(听从)
B.弟走军阿姨死(参加)
C.惑而不师(顺从)
D.合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燕哙既立,齐人杀苏秦。苏秦之在燕,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
而齐宣王复用苏代。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而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
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将攻子之。诸将谓齐愍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齐王因令人谓燕太子平日:“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以为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以徇。因搏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节选自((史记》)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与其相子之为婚为婚:结为亲家
B.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用事:执政,当权
C.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币:礼物
D.王必欲致士致:引导
小题2: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燕王有尧一样的圣贤美德一组是??? (??? )
①不如以国让相子之????????????????②燕王因属国于子之
③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④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
⑤卑身厚币以招贤者???????????????⑥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

A.③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燕王问齐王这个人怎么样?苏代说齐王不信任他的大臣,肯定不能称霸。苏代是想
用这些话刺激燕王,让他尊重子之。于是燕王十分信任子之。
B.太子平邀集他的同党聚合徒众,将军市被包嗣了王宫而攻打子之,然而没有攻克。
此时将军市被和百官又翻过头来攻打太子平。结果太子平战死,被陈尸示众。
C.孟轲劝说齐王去讨伐燕国,不想让齐王失掉周文王、武王伐纣那样的好时机。齐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领五都的军队,并且偕同北方边境的士卒,一起讨伐燕国。
D.燕国被攻破之后,燕昭王即位,他注重招揽贤才,比如给郭隗改建了华美的住宅,
并用最高层次的待士礼节服侍他。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D招致
小题2:C ①“不如以国让相子之”是鹿毛寿对燕王说的话,不可选取。 ④“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是有人劝谏大王之语,排除。
小题3:B“将军市被和百官又翻过头来攻打太子平。结果太子平战死,被陈尸示众。”其中,战死的是市被。
参考译文
燕王哙即位以后,齐国人杀掉了苏秦。苏秦在燕国的时候,和国相子之结成了儿女亲家,苏秦的弟弟苏代也和子之交往密切。等到苏秦死后,齐宣王又任用了苏代。燕王哙三年(前318),燕国联合楚国及韩、赵、魏三国去攻打秦国,没有取胜就回国了。当时子之做燕国的国相,位尊权重,主决国家大事。苏代做为齐国的使臣出使到燕国,燕王问他说:“齐王这个人怎么样?”苏代回答说:“肯定不能称霸。”燕王问:“为什么呢?”回答说:“不信任他的大臣。”苏代是想用这些话刺激燕王,使他尊重子之。于是燕王十分信任子之。子之因此赠给苏代一百镒黄金,任凭他使用。
鹿毛寿对燕王说:“您不如把国家让给国相子之。人们之所以称道尧为君贤圣,是因为他把天下让给了许由,许由没有接受,因此尧有了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并没有失去天下。如果现在您把国家让给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这就表明您和尧有同样的高尚品德。”燕王于是把国家托付给了子之,子之的地位就更其尊贵起来。有人对燕王说:“大禹举荐了伯益,却任用启的臣子当官吏。等到大禹年老时,又认为启不足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把君位传给了伯益。不久,启就和他的同党攻打伯益,夺走了君位。天下人都说大禹名义上是把天下传给了伯益,而实际上接着又让启自己夺了回去。现在大王说是把国家托付给了子之,但官吏却没有一个不是太子的臣子,这正是名义上把国家托付给子之,实际上还是由太子执政啊。”燕王于是把俸禄三百石以上的官吏
的印信收起来,交给了子之。子之就面向南坐在君位上,行使国王的权力;燕王哙年老不再处理政务,反而成为了臣子,国家一切政务都由子之裁决。
子之当国三年,燕国大乱,百官人人恐惧。将军市被和太子平谋划,准备攻打子之。齐国众将对齐湣王说:“趁这个机会出兵奔赴燕国,一定能把燕国打垮。”齐王于是派人对燕太子平说:“我听说太子主持正义,将要废私立公,整顿君臣的伦理,明确父子的地位。我的国家很小,不足以做为您的辅翼。即使这样,我们也愿意听从太子的差遣。”太子平于是邀集同党聚合徒众,将军市被包围了王宫,攻打子之,没有攻克。将军市被和百官又翻过头来攻打太子平。结果将军市被战死,被陈尸示众。这样,国内造成了几个月的祸乱。死去了好几万人,民众非常恐惧,百官离心离德。孟轲对齐王说:“现在去讨伐燕国,这正是周文王、武王伐纣那样的好时机,千万不能失掉啊。”齐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领五都的军队,并且偕同北方边境的士卒,一起讨伐燕国。燕国的士兵不迎战,城门也不关闭,燕君哙死,齐军大胜。燕子之死后两年,燕国人共同拥立太子平,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是在燕国被攻破之后即位的,他以自身的谦恭和丰厚的礼物来招揽贤才。他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的国内混乱没有防备,攻破了燕国,我深知燕国国家小、力量弱,不足以报仇。可是如果得到贤士一起来治理国家,雪洗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啊。先生看到有这样合适的人才,我会亲自侍奉他的。”郭隗说:“
假若大王一定要招致贤士,那就先从我郭隗开始。至于那些比我更贤能的人,难道还会以千里为远而不来吗?”昭王于是给郭隗改建了华美的住宅,并像对待老师那样用最高层次的待士礼节服侍他。这时乐毅从魏国到来,邹衍从齐国到来,剧辛从赵国到来,贤士们争着奔赴燕国。燕王吊祭死者,慰问孤儿,和臣下们同甘共苦。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梁祖以其父死王事,选置帐下,编入属籍。梁祖之攻兖、郓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于其颊,号为“雁子都”。梁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后与诸将破蔡贼有功,天复中,授右羽林统军。入梁,历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为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
  庄宗至洛阳,汉宾自镇入觐,复令还镇。明年,授左龙武统军。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朝,明宗居洛阳,以友谦故人,置酒于第。庄宗诸弟在席,友谦坐在永王存霸之上。酒酣,汉宾以大觞奉友谦曰:“公虽名位高,坐于皇弟之上,非宜也。仆与公俱在梁朝,以宗盟相厚,自公入朝,三发单函候问,略无报复,忽余卑位,不亦甚乎!”元行钦恐其纷然,为解之方止。不数日,友谦赤族。赵在礼据魏州,元行钦率军进讨,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明宗以汉宾为右卫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方当委重,汉宾密令结托,得为婚家。天成末,为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重诲既诛,汉宾复为上将军。明年秋,汉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清泰二年六月卒,时年六十四。
  汉宾少勇健,及晚岁饮啖过人,其状貌伟如也。凡所履历,不闻逾法。梁时,尝领军屯魏莘县,适值连帅去郡,诸军咸以利见诱,请自为留后,汉宾则斩其言者,拒而不从,闻者赏焉。在曹日,飞蝗去境,父老歌之。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逾日雨足,四封大稔,咸以为善政之所致也。及致仕,东还亳郡,见乡旧亲戚沦没者,有茔兆未办,则给以棺殓;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寻还洛阳,有第在怀仁里,北限洛水,南枕通衢,层屋连甍,修木交干,笙歌罗绮,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此乃近朝知止之良将也。晋高祖即位,赠太子少傅,谥曰贞惠。(选自《旧五代史·唐书·列传第十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发单候问——函:书信。
B.不数日,友谦赤——族:灭族。
C.诏汉宾知河南府事——权:权势,权力。
D.四封大——稔:庄稼成熟。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汉宾“胆气过人”和“不逾法度”的一组是(???? )
A.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
B.忽余卑位,不亦甚乎——斩其言者,拒而不从
C.公虽名位高,坐于皇弟之上,非宜也——飞蝗去境,父老歌之
D.黥双雁于其颊,号为“雁子都”——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汉宾的父亲为国事而死,梁太祖将朱汉宾选入帐下。在攻打兖州和郓州时,又委任他做军使。后来朱汉宾和众将领攻打蔡州叛贼建立战功。
B.冀王朱友谦入朝后,在宴席上倨傲无礼,说了一番让朱汉宾气愤的话,朱汉宾忍无可忍,与之发生冲突。后来经元行钦调解才停止。
C.朱汉宾做右卫上将军时,枢密使安重诲正受重用,朱汉宾暗中结交他,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后来安重诲被杀。
D.朱汉宾晚年回到洛阳,府宅在怀仁里。那里高屋相连,大树枝叶相交。他的生活怡快乐。最终得以颐养天年,六十四岁去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B
4.(1)庄宗曾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