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1-16 12:41: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刘春爱从艺50周年北京演唱会在文联小剧场举行,演绎骆派经典,曲尽其妙
B.胡锦涛、温家宝在祝贺曾荫权当选之余,也对他提出期望,希望曾荫权能不孚众望,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新贡献。
C.随着手机在高中生中的基本普及,各类考试中,有很多学生开始使用手机作弊,手机作弊在校园正蔚然成风
D.李世石是一个胸无城府的天才少年棋手,常常出言无忌,只要有他出席的新闻发布会,肯定就有噱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望文生义。曲尽其妙:表现的技巧非常高明,曲折而委婉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B误解语意,不负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C褒贬误用,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
B.中国政府将臭氧层纳入污染物监测范围,体现了污染治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对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视。但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公众和政府部门有认知和治理上的困扰。
C.理事会有关的官员指出,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符合中美共同利益,相信中美能重启六方会谈,有效推进无核化进程达成新的重要共识。
D.第十二届“华商大会”以“中国发展*华商机遇”为主题,围绕经济新机遇、中国的角色转变、中国西部发展等为中心话题,探讨社会、政治、文化和人口等多种因素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将“气候变化”改为“气候变暖”。C.语意不明,“无核化”后“、”改为“,”;语序不当,将“达成新的重要共识”移到“重启”前且在“共识”后加“,”。D.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以与“为”呼应,或去掉“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ò)颤(zhàn)动乘(chéng)凉独处(chǔ)
B.酣(hān)睡参差(cī)袅娜(nà)蓊蓊郁郁(yù)
C.点缀(zhuì)倩(qiàn)影皱缬(xié)揪(jiū)着草
D.一绺(lǚ)羞涩(sè)踱(duó)着步明眸善睐(lái)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项“颤”应读“chàn”;B项“娜”应读“nuó”;D项“绺”应读“liǔ”,“睐”应读“lài”。)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题文】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给“唐三彩”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字)(6分)
1928年陇海铁路修到古都洛阳,人们沿邙山脚下挖掘到一批古墓,在墓中发掘出了大量陶瓷雕塑,其色又晶莹,斑驳淋漓,造型生动,从模拟逼真的生活用具、各类器物,到形神兼备的运输工具、人物形象等,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经古玩商贾辗转运到北京,著名学者王国维、罗振玉见后赞叹不已。经研究这些陶瓷雕塑属唐代制作工艺品,又因为釉色丰富,分别呈翠绿、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而统称作“唐三彩”。
唐三彩是指   


参考答案:  【答案】唐三彩是指从洛阳古墓发掘出的


本题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临近大概念。三个步骤:第一步找到大概念,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临近大概念,如“唐三彩”的临近大概念就是“工艺品”;第二步是找特点,如“唐三彩”由文中“经研究这些陶瓷雕塑属唐代制作工艺品,又因为釉色丰富,分别呈翠绿、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可概括出它是文物,找出出土地点、出产年代,颜色及其颜色特点等。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
③后人哀之而不
④木直中绳,以为轮
⑤于其身也,则师焉
⑥驼种树
⑦若不秦,将焉取之
⑧以地秦,犹抱薪救火
⑨君将哀而之乎

A.①②④⑦⑨
B.①③⑤⑥⑧
C.②③④⑦⑧
D.②④⑤⑦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