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成语的使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十)

时间:2017-01-15 20:57: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8年欧洲杯外围赛英格兰队面对以色列队,仍然摆出狮子搏兔的姿态,料想以色列队凶多吉少。
B.我国35起禽流感疫情全部扑灭,今春禽流感疫情大面积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疫区人民生活可以无所回避了。
C.只要各级干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以身作则,群众就会上行下效,爱岗敬业,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会不断发展。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今年春节期间,扬州瘦西湖游人不绝如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无所回避”是指作风果断,不畏首缩尾,这里是望文生义;C.“上行下效”是指统治上层坏风气很快被传染,不好的做法很快被模仿,这里褒贬失当;D.“不绝如缕”是指乐声袅袅有余音,也形容形势危急,这里不符合语境。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年逾不惑的杰克·罗恩先生,积20年之功成功地创作了大型壁画《天堂之火》,终于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
B.来函收悉,您让我前去做学术报告是我的荣幸,但我只能敬谢不敏,还望见谅。
C.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和“年逾不惑”的语境不合。B.以自己能力不够为由恭敬地推辞。C.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感情色彩不对。D.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无伤大雅”是基本肯定,“不足为训”是否定,互相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科学家们借此机会还将了解如果彗星碎片与地球发生类似的碰撞,将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后果。
B.俗话说“墙内开花墙外红”,海尔集团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原因就是决策者们有着非凡的远见。
C.历史上的这类教训,虽说值得注意,可惜流风余韵还是绵绵不绝。
D.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墙内开花墙外红”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单位本地不吃香,而在外单位外地吃香的不正常现象,也引申为其他事物在出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这里与后面的事例不对应。C项“流风余韵”指好的东西。D项“面目全非”含贬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有过争吵,有过不同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心照不宣的好朋友。
B.民族艺术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活力:郭德纲的横空出世,让久违的相声艺术再度变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
C.春节前后股市暴涨暴跌,一张一弛,不像去年那样走势乎稳,他随时准备一有机会就把手中被套住的股票抛出去。
D.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不合语境。句中应改为“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A项,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比喻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充分、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D项,谢天谢地:表示感激或庆幸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良莠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B.进也好,退也罢,这都不是问题,怕就怕做事首鼠两端没个准主意,耽误了时间不说,到头来落得两手空空。
C.庐山一别,倏忽已有十个年头,昨偶然接到您寄来的手书,获悉您一切安好,真所谓空谷足音,我喜不自胜。
D.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全球股市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未见好转,迹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指文章的好或差。B.首鼠两端: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指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左右动摇不定。C.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的音信、言论或来访。D.风雨飘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