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1-15 20:45: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根据名著《三国演义》的相关常识填空。(5分)
《三国演义》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诸葛亮,“???”关羽,“奸绝”曹操。诸葛亮鞠躬尽瘁,曾六出祁山,失街亭后司马懿兵临城下,他摆出????,化险为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但刚愎自用,最终败走???;曹操尊奉“宁可我负天下人”的信条,在??之战中大败袁绍后统一北方,和刘备、孙权三分天下。
?????????????????????????????????????????????????????


参考答案:智绝、义绝、空城计、麦城、官渡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对《三国演义》考查得比较细致,虽说所选的情节都很经典,要求考生将一些细节以填空的形式填出来,难度不大,但也要求学生平时阅读要仔细,不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月10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迎来了降雪,对山东、河南、河北等数月未见一滴雨的旱区来说,毛毛小雪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B.我们协会一定支持绮丽华王地板的诞生和发展,他的雄心壮志我们一定鼎力相助,我相信在座的企业家,也都会鼎力相助的。
C.说到自己的婚姻,她似乎并没有反省自己的意思,她反复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是:运气不好,每次都遇人不淑。之后是一个苦笑。
D.科学工作者既要异想天开,又要实事求是,这是郭沫若先生对科学工作者的寄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B.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敬词。C.遇人不淑:原意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也可以说没有遇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后泛指结交了不正派的人。D.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这就是说,古人作诗要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今年语文的《考试大纲》在“写作”部分的“基础等级”中加了一个注解——即每错1个字扣1分,重复不计。
C.以前的学生使用两种纸:一种叫“毛边纸”(其名不可考),只能用毛笔写字;一种叫“新闻纸”,是当时的奢侈品。
D.“还有什么问题吗?同学们。”自主学习课上,老师在学生充分的读、思、议、练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然后问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最后一个句号移到后引号后面。B破折号改为逗号,或去掉“即”。D问号改为逗号,“同学们”后的句号改为问号。)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律师,我郑重告诉你,要他负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大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了。
B.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奥秘的。
C.有问题多向他人虚心请教,就一定会有进步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吗。
D.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了,谁不高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歇后语的重要特点是风趣幽默,这里用在严肃的场合不合适。C是比喻人多力量大,不确切。D是比喻人将会遇到什么糟糕的情况无法预知。这里说时来运转,不正确。
点评:这几个熟语都是比较常见的熟语,比较简单。熟语使用应弄清熟语的意思,成语的使用要注意色彩、场合、语言环境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是关于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的叙述、评价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B.小细节刻划十分生动传神,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亚摩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大卫的后父默德斯东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常常责打他。母亲去世后,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基本能解决温饱的生活。
D.阿格妮丝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C“基本能解决温饱”错。应为“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