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20:28:27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前几年,韩剧在我国掀起全民收视狂潮,在韩剧中我们不难发现,儒家思想深深影响着韩国人,使韩国成为崇尚礼仪、遵守道德的国家之一,且这种思想已融入韩国民众血脉,在调节社会与家庭和睦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而韩剧中所表现的重视亲情、尊重师长、孝敬父母等道德观念也正是中国人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中国人爱看韩剧在于享受它所表现的那种和谐的家庭气氛与相似的文化背景。虽然韩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一样,无处不受到西方文化侵入,但儒家传统文化却依旧在他们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另外,韩剧剧集长、战线长,不会影响忙碌的人们偶尔几天错过收看而导致的剧情中断,或许如此慢的剧情才真正是生活的正常节奏,让观众放下身心,细细体味家长里短。这种收看方式更体现出电视剧的伴随性和随意性,更符合当下“慢生活”的理念。
韩剧通过舞台向全世界展现其独特文化魅力,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决定其必将席卷整个亚洲市场。从韩剧的热播,中国影视业制作者应该看到差距和危机。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认为:“我们进口韩剧相当于使用者向发明者收取版权费。”
小题1:韩剧在我国掀起全民收视狂潮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如何理解“我们进口韩剧相当于使用者向发明者收取版权费”这句话?(4分)
小题3:你认为中国影视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6分)①韩剧倡导的道德观念是中国人一直尊崇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不大,阅读全文后就可发现,本题的答题区间就是本文的第一自然段。对此,在第一自然段中,就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韩剧中所表现的重视亲情、尊重师长、孝敬父母等道德观念也正是中国人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人爱看韩剧在于享受它所表现的那种和谐的家庭气氛与相似的文化背景;这种收看方式更体现出电视剧的伴随性和随意性,更符合当下“慢生活”的理念。把这些相关信息稍加组织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就是要来回答作者这样说的原因。做本题,首先分析所给的句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树是我们生命的阶梯
每一棵树都在奔跑。树叶在风雨里奔跑,枝丫在天空中奔跑,树根在大地深处奔跑。一个诗人能听见树奔跑的声音,在这声音里,有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动。
一只老花猫在追一只小老鼠,追到树下,突然不追了。猫一看见树,洋洋得意,手舞足蹈。我一生最伟大的,就是教出了老虎这样的徒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留了一手,没教它上树。否则,猫氏家族很可能灭门。老虎是山林之王,但从古到今,都属于猫科,在我门下。树是我们生命的阶梯。
要下雨了,一群蚂蚁排着队上树。它们要赶在洪水滔滔前,把自己的家安在高处。蚂蚁上树,是蚂蚁在逃难。人类应该为蚂蚁悲悯。在一家四川餐馆,我看到菜谱上写着蚂蚁上树,问服务员,得知这道菜就是肉沫粉丝,心想,好吃,把人类的想像力发挥到了极致,连一只蚂蚁也不放过。
一个饕餮之徒,看着一棵临风的玉树,说:这棵树能做多少根牙签。
在木匠眼里,没有树,只有一根根木条,一块块木板,一张张桌子椅子和凳子。木匠之于树,就像庖丁之于牛,屠夫之于猪。木匠开动锯子的时候,我听到的是树在哭泣。那纷纷扬扬的木屑,是树的眼泪在飞。
赌徒只剩一条裤衩,看到树叶在风中翻动,眼冒绿光。这多像自己曾经赢钱时数钞票,哗哗响。赢了,钱像数叶;输了,再好看的树叶,也变不成钱。不赌为赢,赌徒似乎懂了一代赌王在临终前为何只说了这一句话。但愿树能拯救赌徒。
乞丐躺在树下,树就是他梦中的屋檐;树叶盖在身上,像一张异乡的被子。树是乞丐在城市里惟一的亲戚。谁也不施舍时,树会施舍。
一个老人,看见一大群 孩子在树下跳房子,其中有自己的孙子,脸上露出幸福吉祥的笑容。老人自言自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这棵树栽对了,一辈子也算没自活。落叶归根,我要回到五十年前的故乡,看看村头那棵苦楝树,是否还在春天开着忧伤的紫花。
秋风是树的剃须刀。一夜风过,树成了光头,站在街头,像行为艺术家。环卫工人及时赶到,将树叶打扫。铺满落叶的大街,这多么有诗意。秋风秋雨中的秋叶,这颓废之美,让人生的色彩丰富而凝重。是谁以所谓干净的名义,焚烧了这些树叶。树叶是树在春天向大地借来的,树承诺在秋天将树叶还给大地。大地的冬天因树叶而温暖。我从来也不会把树叶当作垃圾。这是我对环卫工人惟一有微词的地方。
一对恋人在树的簇拥下絮语。树上的鸟叫让他们心跳加快。多少年过去了,岁月的风雨刻在脸上,他们在彼此的皱纹里数着树的年轮。树记住了他们的誓言,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圣诞节到了,商场、酒店的门口,都长着一棵圣诞树。这是近年来发生在中国很多城市的事。但我没看到有一棵圣诞树是有根的。没有根,也能疯长,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奇观。
在沙漠,见到一棵树,比见到一个人,更让我惊喜。我在陌生的人群中和一棵树在浩渺的沙漠里,心境常常是相通的。我在人群中,一不留神就成了一个傻瓜。而面对一棵树时,我会发现我的机智。
树活着,我活着。我就思考这个问题。上帝和知识分子是否活着,这些问题还是留给尼采和福柯去思考。 (选自《羊城晚报》2006—03--16,卢卫平)
4、文章描写树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其表达作用。(4分)
??????????????????????????????????????????????????????????????????????????????????????
5、第二自然段写"老花猫"这一寓言故事有何用意? (5分)
?????????????????????????????????????????????????????????????????????????????????????????
6、文章最后说:"树活着,我活着。"怎样理解这句话?联系树与生活,你有何感悟?(6分)
????????????????????????????????????????????????????????????????????????????????????????
参考答案:
4.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比如,“树是乞丐在城市
本题解析:
4、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5、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一点分析综合C。
6、此题前一问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二点鉴赏评价D;此题后一问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应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的第三点探究F。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泉
东山魁夷
鸟儿飞过旷野。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长蛇阵。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
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原野,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荫下闪烁。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它们为什么飞,它们飞向何方?谁都弄不清楚,就连那些领头的鸟儿也无从知晓。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儿呢?
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它们像着了迷似地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翅翱翔。它们没有想到,这会招来不幸,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上地上消失。
鸟儿依然忽喇喇拍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发出叮叮哆哆的响声,悄然流淌。这里是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说来,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鸟儿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
泉水从地泉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因此,泉水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
鸟儿站在清澄的水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它们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摸样。它门终于明白了鸟儿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玄不复返了。
鸟儿想随处都能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因为,它们只顾尽快飞翔。
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
我也是群鸟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掩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
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
泉水常常问我:你对别人,对自己,是诚实的吗?我总是深感内疚,答不出话来,只好默默低着头。
心灵的泉水告诫我:要谦虚,要朴素,要舍弃清高和偏执。
心灵的泉水教育我: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得真实。
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然而,絮絮低语的泉水明明白白对我说:美,正在于此。
小题1:文章前四段写飞翔的鸟儿陷入了哪些误区?这样写有何用意?(5分)
小题2:解释下列两句在文中的含意。(5分)
(1)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2分)
(2)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3分)
小题3:梳理文章思路,并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小题4:请分析文章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其主旨,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有人说《哈姆莱特》中的王后乔特鲁德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性格的人,请你举出情节加以说明。(5分)
参考答案:
在前夫老哈姆莱特去世两个多月后就同他的弟弟克劳狄斯结
本题解析:考查对作品的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要根据典型的情节理解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另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糖体,白天配糖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糖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糖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糖体,在夜晚配糖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小题1: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小题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糖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项“植物的叶子”所指范围太大,由原文可知,并不是所有植物都会发生睡眠现象,故排除A项。C项“所有豆科植物”所指范围仍然偏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豆科植物都会发生睡眠现象,以偏概全。D项“豆科植物和捕蝇草”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只是说“捕蝇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并没有说捕蝇草有睡眠现象,与原文意思不符,故可以排除 D项。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叶下珠的安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