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20:26:09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司马芝》卷十三)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B.而宾客每不与役与:参加
C.即以节代同行以:让
D.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报告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6分)
译文:????????????????????????????????????????????????????????
(2)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4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报,回复
小题2:
试题分析:①表现其孝道,⑥表现其清廉,使用排除法答案即为C
小题3:
试题分析:刘节代替门客当兵是太守郝光的命令,而非司马芝的劝说
小题4:
试题分析:(1)得分点:“豪侠”、“出”、“入”、“乱”、“吏治”各一分,大意2分。(2)得分点:“不轨”、“交关”、“见”、“以”等。
【参考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于是得以免于被杀,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
魏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人。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答应,给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出发。”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办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说细列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子弟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董昭也害怕司马芝,没有替他传话。
司马芝性情公平正直,不以廉洁方正自矜。他和宾客们谈话时,有不同意的,就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回来后也不会说什么不同的话。司马芝在任职期间死去,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自从魏国建立以来到现在,历任河南尹中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辟主簿,举秀才。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以功进爵为侯,邑八百户,拜行台郎中。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①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竟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有辱先也。反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有大司空掌钱物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初,侠尝遇疾沉顿,大司空宇文贵等并来伺候侠。侠所居第屋,不免风霜,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周书·卷三十五》
【注】①丁庸:丁,成年劳力。庸,通“傭”,出卖劳力的人。
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 B、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C、所掌官物,多有费用 D、侠闻之,许其自首
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领乡兵从战沙苑,(乡兵)先锋陷阵
B、朝野叹服,(侠)号为独立君
C、(我)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D、帝矜其贫苦,乃为(侠)起宅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侠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① 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② 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③ 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④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⑤ 所居第屋,不免风霜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裴侠自幼在父亲的教诲下,聪明仁慧。后因作战勇敢,受到朝廷重视,开始做官。任河北郡守时,裴侠不按郡中旧有制度享有特殊权利,深受百姓敬仰。
B、裴侠曾与各州牧守一同拜见太祖,各州牧守一致推举裴侠为最优秀的官员。太祖因此重赏了裴侠,并封裴侠为“独立君”。
C、裴侠的从弟裴伯凤、裴世彦对他身为高官,却生活清苦感到很不理解。裴侠的一番话令两位从弟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D、裴侠安于贫困,从不抱怨。一次,大司空宇文贵等人前去裴侠家中探望,发现他的生活很苦,回来后告诉了皇帝,这才引起皇帝的同情和关注。
某 公 为 官 修 身 廉 洁?动 必 循 绳 墨?以 为 非 其 道 而 行 之 虽 劳 不 至 非 其 有 而 求 之 虽 强 不 得 其 家 尝 与 邻 家 争 地 基 而 不 下 报 之 欲 借 其 权 势 公 答 一 诗 曰 驰 书 千 里 只 为 墙 让 他 三 尺 又 何 妨 万 里 长 城 今 犹 在 不 见 当 年 秦 始 皇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加线文字。
参考答案:
1、D(A项中的“异常”在文中应解释为“不同于平常”
本题解析:
裴侠字嵩和,是河东解县人。裴侠年幼就很聪明,跟一般的儿童不同。十三岁,父亲去世,他像成年人一样悲哀过度而伤害了身体。(后来)州里征召他做主簿,推荐他做了秀才。大统三年,(他)带领乡兵在沙苑随从作战,亲自冲锋陷阵,(后)因功劳提升为侯爵,封邑八百户,任命为行台郎中。(后来)任命为河北郡太守。裴侠自身生活俭朴,爱民如子,他吃的东西只有豆子和咸菜而己。官吏百姓没有不敬仰他的。这个郡先前有个制度,要安排三十个捕鱼打猎的人来供应郡守鱼和肉。裴侠说:“用嘴和肚子(指吃的东西)役使别人,我是不能这么做的。”于是全都免除了他们(的徭役)。裴侠离开官职的时候,什么都不拿。百姓歌颂他说:“肥美的鱼、肉不吃,成年的劳力不要。裴公坚贞仁惠,可成为世人的标准啊。”裴侠曾经和几个州的州长太守一起拜见(北周)太祖。太祖命令裴侠另外站着,对几个州的州长太守说:“裴侠清廉谨慎奉公行事,是天下最好的(州长),如今你们中有像裴侠这样的人,可以和他站在一起。”众人都沉默着,没人敢应答。太祖于是重赏裴侠,朝廷和民间都赞叹佩服裴侠,人们称裴侠是“独立君”。裴侠的堂弟裴伯凤、裴世彦,当时都做丞相府佐,讥笑(裴侠)说:“人生做官进取,应该自身和名声全都富足。像你清苦成这样,究竟想要干什么呢?”裴侠说:“清廉是做官的根本,节俭是修身的基础。况且我们的先人,世代成就着他们的美好名声,所以能够做到:活着,被朝廷称赞;死了,在史册中流传好名声。现在我侥幸凭着平庸的才能,得到了不该得到的特殊待遇,(我)坚持处在那种贫困之中,不是想得到好名声。我志向在于自我修养,害怕羞辱了先人。这样反被嗤笑,知道了又能再说什么呢。”裴伯凤等人惭愧退下。孝闵帝登基,提升裴侠做民部中大夫。当时有不法官吏,主管管理仓储财物,多年隐瞒贪污达到千万钱。等到裴侠到官任,振作精神,揭发检举,几旬之内,不法的官吏受惩处,大略没有了这类事情。后来裴侠调任工部中大夫。有个大司空掌管钱物的叫李贵的在府中悲伤哭泣。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掌管的官府财物,有很多我耗费占用了,裴公的清廉严明是很有名的,(我)害怕遭到罪过责罚,这是我哭泣的原因啊。”裴侠听说这件事,允许他自首。起初,裴侠曾生病疲惫不振,大司空宇文贵等人一起来探问裴侠。裴侠所住的房屋,不能躲避风霜,宇文贵等人回来,向皇帝说及此事。皇帝怜悯裴侠贫苦,于是为他建造房屋,并且赐给十顷良田。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君子生非异也
B.审容膝之易安
C.小知不及大知
D.强者必说于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捕逮,未几,果获真杀人者。民有失财物逾十万,逮平民数十人,方暑,榜掠号呼闻于外;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改大理寺丞,出知湘阴县。县逋米数千石,岁责里胥代输,良肱论列之,遂蠲其籍。通判杭州,江潮善溢,漂官民庐舍,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潮不为害。时王陶为属官,常以气犯府帅,吏或诉陶,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曰:“使陶以罪去,是以直不容也。”帅遂已。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知虔州,士大夫死岭外者,丧车自虔出,多弱子寡妇。良肱悉力振护,孤女无所依者;出俸钱嫁之。以母老,得知南康军。丁母忧,服除,为三司使判官。
方关、陕用兵,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内府出腐币售三司,三司吏将受之,良肱独曰:“若赋诸军,军且怨;不则货诸民,民且病。请付文思。”
改知明州。朝廷方治汴渠,留提举汴河司。汴水淀淤,流且缓,执政主狭河议。良肱谓:“善治水者不与水争地。方冬水涸,宜自京左浚治,以及畿右,三年,可使水复行地中。”弗听。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良肱言:“自泗至京千余里,江、淮漕卒接踵,暑行多病喝,藉荫以休。又其根盘错,与堤为固,伐之不便。”屡争不能得,乃请不与其事。执政虽怒,竟不为屈。改太常少卿、知润州,迁光禄卿、知宣州,治为江东最。请老,提举洪州玉隆观,卒,年八十一。(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逋米数千石——逋:拖欠
B.岁责里胥代输——输:运送
C.后陶官于朝,果以直闻——闻:闻名
D.不则货诸民,民且病——病:困苦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余良肱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良肱沦列之,遂蠲其籍
②良肱累石堤二十里障之
③帅挟憾欲按之,良肱不可
④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
⑤又议伐汴堤木以资狭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良肱擅长断案。虽然被属县捉到的杀人疑凶已经认罪,但余良肱通过查验尸体和(行凶的)刀刃,怀疑另有真凶,于是要求亲自逮捕凶手,不久,果然捕获真凶。
B.余良肱为人正直,坚持正义。属官王陶常常因为耿直触犯府帅,府帅趁有人控告王陶的机会,想要挟私恨查办他,余良肱反对这样做,使得府帅不再追究。
C.余良肱体恤弱小。在任虔州知州期间,对于护送士大夫丧车经过虔州的弱子寡妇,他尽力救济,还拿出俸钱帮没有依靠的孤女出嫁。
D.余良肱敢于直言。在朝廷治理汴渠时,作为提举汴河司,他多次对执政大臣的主张提出异议,执政大臣虽然生气,却始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只好采纳了他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有附吏耳语,良肱阴知其为盗,亟捕诘之,赃尽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议贷在京民钱,良肱力争之,会大臣亦以为言,议遂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D
4.(1)有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字:
(1)驼业种树( ) (2)勖尔植( )
(3)以欹为美( ) (4)以绳天下之梅( )
(5)以致其性( ) (6)名我固当( )
参考答案:(1)以……为业
(2)鼓励、勉励
(3)倾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