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1-15 20:14:59
1、阅读题 【题文】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筹笔驿①怀古 罗隐②
抛却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盖恨谯周③。
惟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驿站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军师村,因诸葛亮多次在此驻军筹划军事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一生不得志。③谯周,三国时蜀国大臣,在邓艾逼近成都时,力排众议,劝蜀后主刘禅投降。
【小题1】前两联概括了诸葛亮生前的那些事迹?对全诗情感的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5分)
【小题2】后两联用什么手法表现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①事迹:走出南阳辅佐刘备,北伐运筹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句意思。诗的首联讲诸葛亮走出南阳辅佐刘备,北伐运筹帷幄;颔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讲赤壁之战借助天时地利大捷,“运去英雄不自由”讲诸葛亮时运不济时事业受挫。至于“作用”,可结合诗题和注释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用什么手法表现情感”和“好处”两个词语进行分析。最后两联运用的手法有衬托、拟人等,用昏君庸臣葬送大好河山徒留遗恨,衬托诸葛亮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③茶。
【注释】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③瓯:一种茶具。
小题1:诗人如何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抒发了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①以景写“幽”,通过“湖山胜处”“槐柳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能力,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小题。(11分)
长相思
雨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小题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写“雨”字,却以“雨”贯串全篇,请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明夜晚雨密,台阶无人,更突出听者寂寞、悲苦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空”字的表达作用属于炼字方面的技巧,应从描写景物的特点和词人的情感态度两方面思考作答。
试题分析:
小题2:解答该题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上阕“一声声”写雨稠密,“一更更”写雨下个不停,“窗外芭蕉”写雨打芭蕉,“此时无限情”情因雨生。下阕“梦难成,恨难平”雨夜难眠,“不道愁人不喜听”雨不解人意,“滴到明”彻夜不停。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点绛唇·越山见梅
吴文英①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②空山暮。 【注】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②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了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词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词通过描写在凄寒的暮色中的一株瘦削的素梅,表达了词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小题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3分)
小题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自古闻子规而愁情,诗中子规啼叫,暗示了诗人伤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小题1:杜甫此诗为写景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情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
本题难度:一般